7月29日,由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省南粵公益基金會主辦,廣東省南粵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基礎設施先導性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暨軌道交通先導與廣州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本次專題研討會圍繞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配套產業發展,全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建設,為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言獻策。
主辦方代表、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圳青和承辦方代表、廣東省南粵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葉衡遠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廣東省委黨校二級巡視員、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陳述主持開幕式。原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辦公廳(政治部辦公室)主任吳利民發來書面致詞。廣東省鐵路投資集團、廣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所、中交四航設計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廣州市社科院、中鐵集團上海局廣東公司廣州地鐵集團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60餘人出席了研討會。
基礎設施先導性建設意義重大
吳利民的書面發言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大灣區建設不斷加快,向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加速邁進。國務院6月份出台南沙方案,大灣區建設再次迎來政策利好,在新格局條件下,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配套產業系統工程專項資金的執行單位,召開專題研討會旨在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為推動大灣區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新舉措、新方案。
會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短期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培育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是應對疫情、經濟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辦法,研討「基礎設施先導性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軌道交通投融資模式亟待創新
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圳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軌道交通的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重中之重的條件,交通乃興國之利器、立國之基石、強國之先導,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先決因素。依靠傳統投融資模式發展軌道交通已基本走不通,主因是土地財政模式已面臨困境,地方政府也沒有大幅舉債的意願。中京太行基金屬專用基金,能直接撥付到軌道交通的具體項目上,讓地方政府與國企沒有還債壓力,但這要求地方政府在投融資體制上有所創新,這是國家鼓勵的模式,目前全國都在積極探索之中,希望能以廣州為先導區進行實踐,中京太行計劃籌資千億資金積極參與。
中京太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黎圳青接受採訪
廣東省委黨校二級巡視員、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陳述認為,縱觀倫敦、東京等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形態,一流灣區城市的交通有一大特點是從生產生活區步行800米左右即可到達軌道交通入口,優越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重要特徵。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目前的平均步行距離還要8公里,與東京城區交通有很大的差距,改善提升的空間還非常大。如何構建城市中心樞紐體系,建造一個偉大的城市中心,還需要在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模式上進行創新。
廣東省委黨校二級巡視員、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陳述接受採訪
交通部科學規劃院華南區域主任薛冰潔在發言中建議,構建基於軌道上的大灣區應將綜合交通一體化作為率先突破的節點,形成「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快線、市內地鐵」四層次軌道交通網絡。但目前大灣區內的軌道交通發展面臨結構不完善、人均指標低的問題。同時,灣區內部聯通水平低,既有技術標準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廣州市軌道交通整體投資規劃藍圖」「廣州軌道交通樞紐站點的全面復興」「軌道交通站點的產業植入」三個主題進行了互動探討,分別從產業基礎、政策基礎、人才基礎等方面全方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政策性建議。(記者:徐艷瓊 葉曉東)
頂圖:研討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