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二)——畫出港味  風格貼地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二)——畫出港味 風格貼地

責任編輯:副刊 2022-08-14 16:40:56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首屆「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支援計劃),已經選出15位入圍漫畫家,並於今屆「香港動漫電玩節」頒發金銀銅等8個獎項。15本新作悉數在動漫節推出,由於題材新穎、充滿港味,獲得漫畫迷正面評價。本報記者專訪多位入圍漫畫家,包括分別獲金獎及最佳漫畫故事獎的廖光祖與張漢華,以及3位女漫畫家步葵、君不見及蘇敏怡,分享創作歷程,剖白計劃對本地漫畫家的幫助,並期盼支援計劃可以刺激沉寂已久的漫畫市道。

B01.jpg
廖光祖以風格清新的《貓面具少年》奪得首屆「港漫動力」金獎。(馮瀚文攝)

  在「港漫動力」頒獎禮上,廖光祖的《貓面具少年》與曾偉文的《0課特工》獲選為「雙金獎」。廖光祖對記者表示,由年初支援計劃宣布入圍名單,到漫畫家獲得資助後推出一本過百頁的長篇漫畫,僅有短短半年時間,在選材上頗花心思:「漫畫家要獨力完成整套作品,包括助理及背景等工作,所以選擇了題材輕鬆,畫風、用色簡潔的方向。」

B02.jpg
《貓面具少年》的封面是一個穿短袖校服的學生,手上拿着一串魚旦,甚是地道。

《貓》的背景在70年代,講述一名小學生因丟失了成績表,獨自一人走進九龍城寨尋找的故事。廖光祖解釋主角戴着「貓面具」的原因:「自己小時候迷戀幪面超人卡通,覺得戴上面具就會有超人力量。其實主角只是普通小學生。」《貓面具少年》刻畫了士多、單層巴士等舊時代產物,還有跳飛機、射波子、拍公仔紙等七八十年代兒童玩意,充滿香港懷舊風情。

B04.jpg
入圍後廖光祖用公餘時間完成作品。

  棄稿重畫連接故事
  作為資深漫畫人,廖光祖坦言出版過程中最困難是編劇,因為這是他首次編寫長篇故事,而非四格漫畫般的簡單劇情,故事的起承轉合與最初的構想更有落差:「曾經把已經畫好的原稿丟棄,重新再畫,才能連接故事的上文下理。因製作時間緊迫,唯有把情節改得精簡一點,令劇情推進更流暢,讓我有更多時間斟酌畫工。」廖光祖對於《貓》能獲金獎感到喜出望外,他認為故事題材懷舊,充滿港味,而且重現不少70年代的流行元素,評審或因而感到共鳴。他續指,《貓》轉用了簡潔的顏色,輕鬆的畫風,是一次新嘗試。

B03.jpg
《貓面具少年》帶讀者走進昔日的九龍城寨。

  港漫市道自千禧年開始萎縮,過去20年業界儼如一潭死水,今年首辦的支援計劃因有政府「創意香港」贊助,每位入圍漫畫家獲得6位數字資助費用,減輕了財政負擔,得以盡情發揮創意,創作新穎的港漫題材。由支援計劃宣布起動開始,一直引來很多漫畫迷關注,令港漫市場泛起陣陣漣漪,至於往後能否轉化成巨浪衝擊市場,廖光祖認為還看後續的宣傳是否能加強漫畫界的凝聚力,他解釋:「近年關注漫畫家社交帳號的都是老一輩的讀者,即使業界有新消息,也只能在港漫的小圈子內流傳,較難吸引新讀者。支援計劃不但引起傳媒報道,而且15位入圍漫畫家同時在動漫節上宣傳,的確可以吸引更多市民注意。」廖光祖希望支援計劃能持續舉辦,日後每年至少有十多本不同風格的漫畫推出市場,讓讀者形成期待心態,才有望令港漫市道再次蓬勃。

B08.jpg
張漢華指出業內還有其他人一直在努力,等待機會出書,希望支援計劃可以繼續辦下去。

  港漫輝煌年代難重臨
  對於現今的漫畫市道,張漢華對記者說,行內人十分了解狀況,不會再有重現八九十年代輝煌時期的遐想,他近年抱着「但求有得畫就畫」的心態。他指支援計劃實實在在減輕了漫畫家的財政負擔,令他重燃創作之火,他更希望能藉此達成一個小小心願:「如果能再次成為正職漫畫家就好了。」

B07.jpg
《這次真的拚命了》有多場助理製作漫畫的場景,行內人及漫畫迷容易有共鳴。

  張漢華將個人意願投射到他的入圍作品《這次真的拚命了》之上,故事講述漫畫助理入職20年後,慨歎時光飛逝,為了創作個人漫畫作品,毅然辭掉工作,向漫畫家之夢全力進發。結果主角屢創新作,如願以漫畫家作為終身職業,為人生畫上完滿句號。張漢華創作以漫畫助理為主角的故事,是因為他入行多年,這是最貼近自己生活的題材,主角默默耕耘,一心要成為主筆,也是很多行內人的夢想。故事中有多段張漢華的親身經歷,有起有伏,他將事件修飾後再繪畫出來,增添了不少趣味。張漢華指出,評審委員大部分均是從事創作出身,都曾經歷由低做起的過程,或會在《這次真的拚命了》的故事中找到昔日回憶。

B05.jpg
張漢華憑《這次真的拼命了》獲頒最佳漫畫故事獎。(馮瀚文攝)

  與導師爭辯具啟發性
  《這次真的拚命了》獲評審頒發「最佳漫畫故事獎」,張漢華不敢邀功,他坦言有賴支援計劃的導師團隊提供協助:「最初導師指我的劇本欠缺引發危機的轉捩點,我有點不明所以,還作出爭論。後來靜下檢視劇本,並作出反思,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如果沒有導師提點,讓我換個角度思考,最後成品未必是現在這樣子。跟導師的討論很有啟發性,我在前期和後期的畫法亦有所改變,也是經過導師團隊指導跟進而作出的決定。」支援計劃的評審代表來自數碼娛樂、動畫、電玩遊戲、玩具設計及藝術等界別,而導師團成員更包括馬榮成這位漫畫大師,導師會為入圍漫畫家提供專業意見,也會引導他們將零碎的情節串連成長篇故事,讓入圍漫畫家創作出達到專業水平的作品。

B06.jpg
《這次真的拼命了》定價較低,張漢華希望讀者不會對價錢猶豫,直接購買欣賞。

  15本入圍新作已經推出市場,當中以《貓面具少年》及《這次真的拚命了》在社交平台的關注度最高,獲得大量好評,證明了若能減輕漫畫家的財務包袱,會更有利創作出吸引讀者的新題材港漫作品。張漢華認為業界沉寂多年,支援計劃成功炒起港漫熱度,15位入圍漫畫家各有不同的受眾圈子,作品有以天文為主題的,也有關於易經五行的,相當廣泛,15個受眾圈子能互相關注,加上主辦單位落力宣傳,有望開拓出新的市場。

B09.jpeg
步葵筆下的《CMS天文調查隊》屬市場上少有以天文學為主題的科普漫畫。

  女漫畫家注入港漫新動力
  傳統港漫界,多由男性主導,女性漫畫從業員並不常見。支援計劃入圍者之中有5位女漫畫家,為港漫市場開啟了一片女性新天。以科普漫畫《CMS天文調查隊》入圍的馬瑋婷(步葵)對記者透露,作品與天文學有關,故事由香港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提供,以他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岑智明並化身漫畫中人,帶領讀者縱橫現實與幻想的天文世界。步葵畫出了岑智明的成長經歷,將他如何克服眼疾成為會考狀元,到完成港大物理課程後進入香港天文台工作,最終晉升為台長的個人經歷,以漫畫形式表達,藉以鼓勵讀者即使遇到困難或身患疾病,也不要放棄理想。

B10.JPG
由天文台的子午線石柱帶出整個故事。

  天文題材香港少見
  步葵以往為小說及兒童故事繪畫插圖,畫風偏向日本少女風格,今次改走中性路條,是個人一次突破,她表示:「要在半年內完成長篇漫畫,時間非常緊張,所以邀請了漫畫家娜歌妮負責劇本分鏡及分擔起稿的工作。另一難度是要確保書中科普資料的真實性,期間做了大量資料收集,幸好岑智明、地政署及天文台均樂意提供協助。」

B11.jpg
《CMS天文調查隊》

  步葵解釋故事分為兩篇,「現實世界篇」由岑台長帶領團隊尋找香港子午線,再破解隱藏的天文學秘密為主線;「幻想世界篇」講述熱愛天文的少年發現香港即將被黑洞吞噬,要想辦法拯救香港。這部以天文作為題材的漫畫,香港少見,加上由女漫畫家編繪,有望吸引女性讀者。故事中現實與幻想兩個篇章如何聯繫起來,步葵笑言希望讀者能支持購買漫畫,親自解開謎團。

B12.JPG
君不見創作《明夷之國》,冀為年輕讀者介紹《易經》故事。

  易經五行吸引年輕讀者
  漫畫家蔡嘉玲(君不見)學習易經五行7年,她發覺現今的娛樂資訊太多,人們難以靜下心來欣賞事物,於是萌生以漫畫帶出易經故事的念頭,並構思出《明夷之國》參加支援計劃,結果成功入圍。君不見指出,作品用具體故事帶出《易經》內容,並借五行(金、木、水、火、土)為人物設定性格,當中兩位主角屬金及木,她解釋:「金代表義,木代表仁,兩位主角在遇上困難時,各持己見,形成仁義兩難存的局面,因而碰撞出不少火花。」

B14.jpg
君不見以《易經》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引出故事。

  故事還用了《山海經》作參考,經書內對陰陽五行亦有解釋,君不見將《山海經》與《易經》結合起來,是希望吸引年輕讀者,她說:「我發覺不少年輕人對五行及八字推算感到好奇,希望藉以引導他們加深對中國古老文獻的了解。」君不見曾從事漫畫教學,2019年成立漫畫公司,在網上發布作品,她坦言:「雖然收入及不上出版實體書,但讀者人數卻更多。港漫市道欠佳,所以必須有正職收入才能繼續製作漫畫。」

擷取.JPG
《明夷之國》

  對於成功入圍支援計劃,君不見表示:「最關鍵是有大平台幫助推廣,宣傳是最重要的。雖然支援計劃提供了3萬元宣傳費,但對於獨立漫畫家來說,自己推廣未必最有效,主辦單位幫忙宣傳,能讓不同層面的人士、讀者認識我們,這方面只有大平台才可集中力量做出成果。」

B15.JPG
蘇敏怡起初用稿紙繪畫漫畫,之後改用電腦繪畫是方便助理處理工作。

  蘇敏怡借黑白舊照創作故事

 蘇敏怡(Stella So)是一位喜愛繪畫香港地道生活風貌的插畫家及漫畫家,她以一位五六十年代香港寫實攝影師的鏡頭,帶出三位離鄉別井的小市民,在香港為生活奮鬥、到最後落地生根的故事,創作出入圍作品《太平山下小故事》。

B18.jpg
蘇敏怡從一幅馬姐的黑白老照片得到靈感創作出單元「馬姐的故事」。

  Stella透露年初參觀了街頭攝影師邱良逝世25周年的《百變香江》展覽,場內有多本舊攝影雜誌,讓她感受到當時的攝影師只用一張黑白照就能帶出一段故事,十分難忘。她察覺到黑白照比彩色照更有生命力,於是着手構思以舊黑白照為背景的新作,套用了攝影師的身份,帶出眾生故事,包括以「馬姐」(六七十年代香港大戶人家聘請的女家傭)照片創作的單元「馬姐的故事」等,故事流露老香港風情。

B17.jpeg
《太平山下小故事》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系出身的Stella,憑畢業動畫《好鬼棧》獲香港獨立短片比賽動畫組冠軍,並曾出版短篇漫畫《老少女》系列。這名在動漫界一帆風順的女漫畫家,在入圍支援計劃後卻遇上重大挫折,她說:「個人從未試過畫長篇故事,在寫好了故事大綱及人物設定後,竟然未能編繪出往後的故事發展,連導師亦開始懷疑我能否依時完成作品。」

B16.JPG
《故事的解剖》助蘇敏怡貫通劇情。

  心情低落的她一天在家中翻出一本「編劇聖經」《故事的解剖》,偶然得到啟發:「看後有一種開竅的感覺,並將故事中的人物關係串連成完整的長篇漫畫,成功在期限前完成新作。」由於製作《太平山下小故事》期間人手不足,Stella要找來4位學生當助理,雖然聘請助理花費了資助金額的一半,但她坦言推出新作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做到計劃的宗旨——「為港漫注入動力」。(記者、攝影:雲遜、部分圖片由漫畫家提供)

責任編輯:副刊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二)——畫出港味  風格貼地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