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與其他大學聯合研究發現,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沒有改善,世紀末酷熱天氣日數將增至126天,熱夜達136天,即五至八月幾乎每天都是酷熱天氣,甚至四月和九月亦出現酷熱天氣。中大指今年酷熱情況只是開始,極端高溫天氣在未來將持續更長時間,最高溫度更高並出現得更頻密。
民政事務總署今日(21日)開放夜間臨時避暑中心,供有需要人士在晚上10:30至翌日早上8:00入住,但基層市民未必選擇前往,原因包括不清楚中心位置、夜間臨時避暑中心位置偏遠、不便年紀老邁或行動不便者前往等。
研究項目統籌暨中大建築學院教授吳恩融指,比較酷熱風險圖的高風險地區和19間夜間臨時避暑中心的分布點,可見現時夜間支援設施從分布地點、範圍和數目上都絕對不足以應付未來需要,故建議政府考慮在熱夜風險較高,而長者、低收入人士和無家者較多地區增設夜間避暑中心,如深水埗、油麻地及土瓜灣等,亦要改善中心設備、環境和管理,選址便利,令有需要人士願意前往使用,才能幫助市民應對酷熱天氣。
吳恩融還認為,改良和優化公園和公共空間的設計,提供降溫設施亦相當重要。如果有更多可供乘涼的戶外公共地方,長者及住在劏房或家中無冷氣的基層市民可多個選擇,在酷熱天氣下仍可在戶外運動或享受綠化環境,對保持心理健康有正面作用。政府或非牟利機構也可在人流較多的社區空間增加「酷涼地點」或「城市綠洲 」,設置戶外噴泉、嬉水區、噴霧等設施,以降低周邊的環境溫度。
頂圖: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吳恩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