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上菜越來越快,對消費者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聚焦中國預製菜行業發展。報道說,為了壓縮成本、提高效率,越來越多堂食和外賣開始採用預製菜,這讓曾經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才能製作完成的複雜菜式,如今只需將食材和調料按順序下鍋,「划拉幾下」、加熱一下,即可端上餐桌。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製菜行業規模為34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8%。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則預測,預製菜市場規模未來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
預製菜為何如此火爆?中國預製菜產業聯盟研究院院長、恒生發布創始人昕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作為主流消費人群的「80後」「90後」生活節奏加快,難以在烹飪上花費太多時間。而從環境性因素來說,技術、政策等配套性支持,尤其是生產設備、食品加工工藝、冷鏈物流的逐步完備,為預製菜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資深連鎖產業專家文志宏表示,預製菜由工廠統一生產加工,可以降低對廚师的依賴,也不需要較大的廚房,為餐飲企業節約人力和租金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大老遠去餐館吃飯,卻吃到了預製菜,早知道還不如在家點外賣。」對餐飲企業利好頗多的預製菜,卻被消費者頻繁質疑。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指出,外賣、堂食中使用預製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此外,食品安全是否過關、產品標識不清不楚,也是消費者吐槽預製菜的重點。
對此,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其實以目前的食品工藝來說,預製菜的安全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叮咚買菜預製菜負責人歐厚喜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傳統的認知中,冷凍半成品蝦的品質比不上活蝦,味道也不如現做得好,實則不然。「我們的蝦是每天凌晨4點從湖北洪湖的小龍蝦基地捕撈的,然後通過分揀、檢驗,只有健康強壯、腮白腹肥、重量達到標準的小龍蝦才會被運往加工廠。進行烹製後,再通過-196℃液氮保鮮技術,從湖北發往叮咚買菜位於全國各地的大倉。不到48小時,消費者就能通過叮咚買菜的1000多家前置倉享用到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也表示,預製菜可以做到長期保存,並不意味着它安全性低。從食品工業角度來說,預防微生物增殖腐敗的工藝技術早就成熟了。「但是具體到每一種產品是否安全,這就要看它的食材質量是否穩定、生產管理是否嚴格、工藝參數是否合理。」
在昕原看來,在市場發展初期,諸如食材品質不可控、味道單一、添加劑成分多、產品同質化嚴重等質疑短期內不可避免,行業需要在發展過程中形成標準,避免劣币淘汰良币。
事實上,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均出台了預製菜行業相關標準助整個市場脫離「野蠻生長」。隨着行業規範日益完善,未來預製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方向逐漸清晰,這也同時意味着,預製菜行業的洗牌期將至。
「預製菜想真正走向長紅,最核心的還是要構建全國化供應鏈及強大的冷鏈體系。」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稱,供應鏈不僅關係到產品品質,還決定了能否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