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丨第十三屆「品鑒嶺南」汕頭行完美收官 著名作家盛讚汕頭迷人風采

有片丨第十三屆「品鑒嶺南」汕頭行完美收官 著名作家盛讚汕頭迷人風采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2-08-30 09:26:0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裁一片蔚藍的天空,給你鋪滿金色的陽光。裁一片蔚藍的大海,給你送上澎湃的歌唱。海上絲路帆影依稀走過,南澳島,你我的夢想……」「南澳島在南海上睡着了一樣,那麼安寧。除了鳥鳴,這麽嘈雜。除了島腳下的海浪,一直在唱催眠曲……」25日下午,由汕頭市政協、汕頭市委宣傳部、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主辦的2022「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的汕頭採風之旅圓滿收官,採風團的文學大咖們,邊走邊寫,筆隨心走,心隨景動,一個個優美的詩歌字符,輕輕灑在了汕頭的大地上,向世人展示着「粵東明珠」汕頭的迷人風采。

汕頭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有着深厚歷史文化積澱。採風團走進南澳,領略了海島旖旎風光;參觀南澳縣海防史博物館,與沉睡千百年的古沉船文物進行一場穿越古今的對話;探秘「遠離世俗塵埃,宛若曠世奇源」的南澳鳥谷,聆聽鳥鳴,近距離與鸚鵡互動;暢遊風光秀麗的青澳灣,拍照打卡南澳北回歸線標誌塔「自然之門」;行走在石炮台公園,傾聽硝煙彌漫的海防故事,見證百年炮台護海疆的歷史;遊覽陳慈黌故居,在片片精緻秀麗的磚瓦之間,感受潮汕傳統僑文化的獨特魅力。

山奇海勝 領略南澳獨特的海島魅力

南澳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素有「粵東屏障 閩粵咽喉」之稱。全島總面積約114.757平方公里,由南澳島及周邊35個島嶼組成。處於閩、粵、台三地交界海面,歷來是東南沿海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南澳,山奇海勝,風光旖旎,遺蹟眾多,山、海、史、島等元素共同塑造了南澳獨特的魅力。

隨着大巴車駛過南澳大橋,宛若穿過大海,採風團來到了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南澳島,而青澳灣作為南澳島的龍頭景區,更是水清灘凈、景色宜人。採風團一行欣賞由「藍天、碧海、綠林、奇礁、銀沙、細浪」融匯成的怡人美景,與著名的「自然之門」——南澳北回歸線標誌塔合影留念。據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夏至正午,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光會穿過圓球中心,投射到地台中央,出現「立竿不見影」的自然奇觀。

冰心研究會創會會長、冰心文學館原館長王炳根望着海浪滔滔,向記者道出了心中所想:「面對着如此壯觀的海景,我很激動。今天我們在這裏見到的北回歸線標誌塔「自然之門」建得特別壯觀,而且藝術感很強,它不僅是汕頭的地標,同時對世界也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我感覺我們現在已經跟大自然融為一體,跟大海融為一體了,南澳島的風景簡直美得無與倫比。」

別有洞天 探尋百鳥爭鳴的南澳鳥谷

伴隨着陣陣清脆鳥鳴,採風團一行探秘「南澳鳥谷」。據介紹,「南澳鳥谷」是南澳的新晉旅遊園區,網紅打卡地,科普基地及首個沉浸式、開放式的以人工繁育為主的動物園。園區面積達百十畝,原始叢林環抱,聚集着百餘種鸚鵡,和孔雀、倉鼠、羊駝,錦鯉等多種動物。

4.jpg

參觀「南澳鳥谷」。

作家們拾級而上,行走在園區內,各種各樣的鸚鵡隨處可見。鳥谷內有鸚鵡百餘種,如紫藍金剛鸚鵡、大嘴鳥、太陽鸚鵡、葵花鳳頭鸚鵡及多種混血鸚鵡。在園區負責人的指引下,採風團一行手捧飼料,引得一群群小鸚鵡停駐手心吃食。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黃亞洲張開雙臂,讓兩隻紫藍金剛鸚鵡緊緊抓在雙臂上。在與鸚鵡近距離接觸後,黃亞洲寫下詩句:「在這裏可以跟鳥類親密接觸,讓它們成排站在你手臂上,不視你為敵,那隻單腿站立的黑天鵝,哪怕我走得很近,也沒把放入翅膀的小腦袋抽出來,它睡着了,就像大白天,南澳島在南海上睡着了一樣,那麼安寧,除了鳥鳴,這麽嘈雜 ,除了島腳下的海浪,一直在唱催眠曲。」

5.jpg

與大型鸚鵡互動。

6.jpg

趣味可愛的亞馬遜鸚鵡。

穿越古今 解讀汕頭悠久海洋歷史文脈

素有「海濱鄒魯」美稱的汕頭,有着歷史悠久的海洋文化。採風團一行走進南澳縣海防史博物館,在「直掛雲帆濟滄海——『南澳1號』明代沉船出水文物陳列」展廳,了解南澳縣在古代絲綢之路發揮的作用,重溫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深刻體會到汕頭歷史悠久的海洋文化,在鮮活的歷史場景中行走、觀看、體驗波瀾壯闊、縱橫萬里的海洋貿易的傳奇故事。

據介紹,「南澳1號」是中國唯一經過正式考古調查和發掘的明代沉船,在27米的深度開展大規模水下考古發掘,從組織、發掘、保護各方面都是中國水下考古學科建設與實踐的成功嘗試,是同時具有標誌性和規範性水下考古項目,為解決中國海外貿易、航海、造船、製瓷等諸多學術課題提供翔實可靠的實證材料,為研究明代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資料和線索。

3.jpg

參觀「南澳1號」明代沉船出水文物。

採風團還走進了以崎碌炮台為主景點的石炮台公園,文學大咖輕撫炮台,回望那段百年炮台守護海疆的崢嶸歲月。據介紹,崎碌炮台始建於清同治至光緒年間,為環圓形城堡建築,以活土夯築而成。大門、炮巷均採用規格花崗石塊砌築,因而俗稱「石炮台」,是清代粵東地區的主要海防建築。來到崎碌炮台展覽館,該館陳列着按比例搭建的石炮台公園微縮模型,清晰可見圓形城堡式炮台的獨特結構。採風團踏在館內繪有「海防地圖」的地面上,見證了中國海防的發展史。中國僑聯《海內與海外》雜誌社主編朱小平在參觀石炮台公園後,有感而發,當場賦詩,致敬那段百年炮台守護海疆的歷史:「一天風雨幾回落,巨炮崢嶸歷寇氛。耳畔濤聲先入耳,南天翻捲望殘雲。」

僑鄉明珠 暢遊「潮汕華僑文化的大觀園」陳慈黌故居

汕頭是一座有着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城市,這裏故居老宅遍地開花,走出的名人巨匠燦若星辰。在汕期間,採風團一行走進廣東澄海隆都鎮前美村,參觀了「潮汕華僑文化的大觀園」——陳慈黌故居,遊走在這些老宅院中,輕踏磚瓦,細細品味蘊藏其中的潮汕傳統僑文化。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兼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丘樹宏十分感慨,他說:「在這裏,我們可以從這一磚一瓦、一門一窗看到宅子主人的經歷,感受到他的素質、他的精神。此故居的整個形制保留得非常好,說明修建的人很有文化、很有情懷、很有鄉情。我建議要把它的故事講出來,擴大聲勢,帶動周圍的產業一起發展。這將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很有歷史的,又能帶動產業發展的優質文旅項目。」

7.jpg

   採風團走進「嶺南第一僑宅」陳慈黌故居採風並合影。

有着「嶺南第一僑宅」美譽的陳慈黌故居,由旅外僑胞陳慈黌家族興建而成,是廣東省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陳慈黌故居中西結合的風格明顯,房屋以潮汕傳統「駟馬拖車」的建築架構糅合了西式洋樓,再以亭台樓閣、通廊天橋作為點綴;而內裏門廊和窗套既有潮汕嵌瓷,也有西方的石膏泥塑;其裝飾花紋有精美且傳統的花鳥圖案,又有西式的規則幾何圖形,甚至是英文字母,因而被稱為「潮汕華僑文化的大觀園」。

陳慈黌故居分設郎中第、壽康里、善居室和三廬書齋四大宅院,佔地2.54萬平方米,共有廳房506間。採風團一行先後走進這些宅院,零距離感受陳慈黌故居厚重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文化魅力。黃亞洲為陳慈黌故居賦詩:「精美的廳房裝飾裏,我甚至看見了佛教世界、伊斯蘭世界。主人把他在東南亞看到的一切,連帶數不清的銀子,一齊,豎成了這裏的廊柱。後來,這裏是解放軍44軍速成中學、粵東看守所、公社的大隊部、村小學、大隊糧食倉庫。如今,大宅還是陳家的,但是陳家讓政府管理。現在撥銀子逐年修繕的,已是省裏的文化旅遊廳。所以,重申一遍,一定要去這戶人家看看。這裏就是風景,就是歷史的瀑布、峽谷、流雲,甚至就是你整個歷史觀的八分之一。」

為了讓這座百年僑宅煥發新的光彩,後人在保留故居原貌的基礎上,增設了陳慈黌家史館、紅頭船雕塑、潮州戲曲館、木偶館、潮汕新娘房、潮州工夫茶館、潮州小食館、書畫廊、微雕展館、潮汕工藝禮品館、古廚房系列等富有潮汕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特色的景觀。陳慈黌故居並不僅僅只是一個博物館,它本身還是一件文化遺產,是無價的文物。作家們表示,要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前提下,把陳慈黌故居裏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打響文化產業品牌,加強文物和旅遊的深度融合。要在文旅資源上再挖掘、再創造,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向世界傳遞汕頭文化,傳播汕頭形象,講述汕頭故事。

採風團成員名單

採風團團長:

黃亞洲: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品:《日出東方》《雷鋒》《紅船》《開天闢地》《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

採風團成員:

葉 梅: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代表作品:電影《男人河》,電視連續劇《飯碗》,小說《玫瑰莊園的七個夜晚》,長篇散文《華中秘境——神農架國家公園》等。

王炳根:冰心研究會創會會長、冰心文學館原館長、中國博物館學會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員會副主任。著有評論集《特性與魅力》《永遠的愛心·冰心》《冰心與吳文藻》《冰心:愛是一切》《林語堂:生活要快樂》《雪裏蕭紅》等,曾獲解放軍文藝獎、全國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等。

何立偉: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代表作品:《小城無故事》《跟愛情開開玩笑》《白色鳥》《像那八九點鐘的太陽》《何立偉漫畫與戲語》等,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周桐淦: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品:報告文學《多難的公理》《法與「法」的較量》《西飛的雲鳥》《智造常州》等;評論、散文、報告文學均有作品譯介到國外,多次獲得國家級報告文學獎。

朱小平:中國僑聯《海內與海外》雜誌社主編。北京市政協十二屆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特邀委員。北京市西城區作協副主席、文史學會副會長。出版作品有《象蜀錦一樣絢爛》《燕京感舊錄》《京城百藝》《無雙畢竟是家山》《多少樓台煙雨中》《聽雨樓隨筆》等。

丘樹宏: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兼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原中山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主要作品有《隱河》《以生命的名義》《長歌正酣》《思維窪地》《心的看見》《中山傳》等。曾獲《詩刊》詩歌金獎和魯迅文學藝術獎等。

張瑞田: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先後在《中國作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散文、隨筆二百餘篇。《文藝報》等報刊開設個人隨筆專欄。《百札館三記》《憂傷的野馬》《探險亞馬遜》等。(記者 陳績盛 陳彥潔 何嘉敏 程功明 喬凱)

2.jpg

   採風團團長黃亞洲(左一)、汕頭市政協原副主席張澤華(左四)和香港商報董事總經理戴傑(左二)向南澳縣政協主席黃海生(左三)贈送《品鑒嶺南》一書。

責任編輯:鄭嬋娟 有片丨第十三屆「品鑒嶺南」汕頭行完美收官 著名作家盛讚汕頭迷人風采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