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二載「精耕細作、精雕細琢」,前海三灣(桂灣、前灣、媽灣)片區已從灘塗地變為現代化新城,這裏產業互融、人才薈萃、制度創新,是前海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道「門面」。《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發布一周年之際,當人們再度聚焦這幅「最美最好的圖畫」時,她又增添了哪些濃墨重彩的篇章?
香港金融「北拓」第一站
為貫徹落實《前海方案》中關於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領域先行先試總體部署的具體舉措,前海於去年在桂灣和前灣片區高水平建設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簽約入駐200家金融機構,簽約入駐面積24.3萬平方米,港資外資機構占三成。
依托金融城產業載體,前海探索實踐「政府引導、業界共治、深港共享」模式,推動建立與香港等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打造深港金融機構集聚地和深港金融創新承載平台,成為香港金融業拓展內地市場的「第一站」「首選地」。
「在入駐過程中,前海金融局給我們這樣的外商獨資私募機構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勝利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武表示,從各項材料的申報指導到對接行業資格認定諮詢,在前海管理局的高效對接下,企業已於今年4月在前海完成工商登記。
據了解,周武的企業選擇前海,是前海推行「三員機制」的成果縮影。「三員」指的是相關部門要成為引資助項的「服務員」、開放創新的「程序員」、聯合會商的「聯絡員」,開展系列惠企活動,主動對接、輔導港資金融機構;圍繞香港投資者的展業難點優化試點准入環境,縮短辦理時限;搭建試點企業與管理部門的「對話間」,便利常態化交流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6月24日,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大新銀行利用「允許外國銀行在華同時設立子行和分行」的對外開放政策,在已有法人子行基礎上在前海籌建深圳分行,成為全國首家獲批籌建的「雙牌照」的境外銀行。
「《前海方案》發布後,這裏各種配套政策相繼落地,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能先行先試,跨境金融創新得以實踐,前海發展前景更好了,吸引力更強了。」大新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王祖興表示,前海高標準打造深港國際金融城,推動建立與國際規則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這正是該行選擇將深圳分行落戶前海的重要原因。大新銀行將依托前海跨境金融優勢,利用創新「雙牌照」資源,繼續優化跨境服務質量和產品組合,為內地及港澳跨境企業及中小企客戶提供優質銀行服務,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港式法律服務迎廣闊天地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一直以來,前海積極借鑑香港法治先進經驗,打造與香港相仿、相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爭做深港法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先行地和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融合對接的策源地。
放眼全球,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國際化大都市基本都是普通法系,前海進一步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協調發展模式,有利於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2021年,前海合作區在地港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6%,實際使用港資占前海實際使用外資93.8%。與此同時,前海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13842件,其中涉港案件9240件,數量全國第一。今年1月,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對外宣布啟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掛牌成立,來自港澳地區的149名仲裁員受聘,成功調解商事糾紛案件超600件。
在此背景下,香港律所在前海設立代表機構、香港律師「北上」前海執業成為一股新潮。目前,已有司法、仲裁、調解、法律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國際組織等6大類80餘家機構入駐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
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香港律師吳樂茗通過培訓和考試,在今年8月拿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成為首批到前海執業的「大灣區律師」。他表示,前海既有國家提供的戰略平台和政策支持,區域內又有無數跨國企業和相關協會搭建起完整的法律服務生態,民商事法律事務普遍採用仲裁形式解決爭議,且外資企業想進入大灣區發展也需要熟悉兩地法律的香港律師。
「《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執業試點辦法》出台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的執業範圍得到了質的突破,這裏擁有巨大的法律服務市場,將為他們開啟一扇業務之門。」前海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合會宣傳負責人吳建升表示,機構希望在前海聯動港澳,面對全球,整合全球國際法律服務資源,服務我國的全球化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為具備相關經驗和執業資格的香港律師提供龐大發展機遇。(深圳商報記者 范宏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