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事講場】「3+4」順暢 爭取再開放

【港事講場】「3+4」順暢 爭取再開放

責任編輯:雨杉 2022-09-16 09:01:52原創 來源:香港商报

 方想

 新冠疫情曠日持久,各行各業的活動停滯不前,香港社會經濟何時復常,是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工商界一直有強烈聲音,促請港府盡快鬆綁,擴大通關的範圍和幅度,重振本港經濟。

 在平衡抗疫與經濟發展需要方面,政府並不是沒有做事。早前,香港已放寬入境隔離措施,實施「3+4」政策。依據是目前流行的變種病毒潛伏期縮短,研究指Omicron平均潛伏期只有3天。現時入境人士只要加密、加快頭幾天的核酸檢測,可以堵截絕大多數的輸入個案,走漏風險低於1%,比本地社區傳播風險還要低,強制進行更多日數的隔離檢疫,不符成本效益,亦有欠精準及針對性。而從現實情況來看,「3+4」政策實施順暢,並沒有給香港帶來額外的安全風險。政府基於資料,以及平衡風險管控及方便營商的必要,動態調整抗疫措施,符合精準抗疫的大原則,社會各界都表示歡迎。

 盡快通關乃民心所向

 但有聲音認為,香港設立「3+4」政策並不足夠,需要以更積極的措施,爭取最大程度恢復與境外的往還,希望能進一步放寬入境檢疫限制至「0+7」,以利人員流動及經濟復常。九龍倉集團大股東吳光正撰文指出,與全球「暢通便捷」聯繫是香港的「絕對命脈」,在感染個案增加但多地公認嚴重性顯著下降及「常態化」的情況下,呼籲本港要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又指香港「入境」如「不暢通」「不便捷」,與他地脫節,便已失去國際中心之實。這些都反映了商界的憂慮。而放寬了檢疫措施的新加坡,近期擺明車馬與香港競爭,例如舉辦的「金融科技節」與「香港金融科技周」撞期,更加大了各界對本港被搶走人才、商機、遊客的不安情緒。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即指,新加坡明顯想趁香港弱勢,爭取更多生意,拓展金融科技機遇。

 本港盡快與內地及國際恢復通關,乃是民心所向,也符合香港的實際需要。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形容,恢復通關是重振經濟元氣、「搶人才」及「搶投資」的必要元素,認為港府要盡快制訂時間表及路線圖,只要有科學資料支援,第一步是由「3+4」放寬至「0+7」,再按實際情況繼續鬆綁。惟穩控疫情、確保安全是大前提,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動放寬出入境安排、打開門戶,才是穩妥做法,主次不能顛倒。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如何做到防疫同時便利往還及保住經濟,是極具挑戰及不易平衡的任務,政府一直以此方向穩步推進,有效管控疫情是穩住經濟大局的最根本前提。

 防疫切勿掉以輕心

 今日香港,是有條件爭取再開放的。一是近日疫情有些許穩定和回落的現象,單日確診由每日萬宗左右徘徊,開始穩步向下,專家認為疫情在本月9日已達頂峰,對醫療系統造成的負荷壓力在減輕,不會出現「病無所醫」。二是疫苗接種率已突破90%的重要關口,絕大多數市民都已接種3針,形成保護屏障,疫情對市民的威脅大致可控。三是政府加強執行「紅黃碼」制度、安心出行,市民亦普遍配合,起到控疫之效。

 饒是如此,市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始終「一老一幼」接種率不盡如人意,是本港防疫的最大軟肋。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推出任何防疫措施時,都要基於保障公營醫療服務運行、保護高危人士,指政府不能為求經濟發展、社會復常,而冷眼漠視市民的生命安全。確保「0+7」風險不會顯著增加,香港才能最大程度恢復跟境外的往來。而要想掃除通關絆腳石,歸根究底要看本港控疫程度,以及老幼接種疫苗的擴大普及。大家齊努力,香港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全面對外通關。

責任編輯:雨杉 【港事講場】「3+4」順暢 爭取再開放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