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文學】記香港達德學院

【文學】記香港達德學院

責任編輯:副刊 2022-09-16 18:57:4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文:朱崇山)香港九龍有個青山新墟,青山新墟有座達德學院,達德學院是為了新中國而設立的一所高等學府,簡陋,高質,進步而聞名遐邇。學院創立於1946年10月,開課至1948年底。1949年初,學院教授紛紛北上參加中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香港當局藉口參與政治活動,下令封校。1949年2月9日,我們用完早餐,正準備好早讀,港英軍警就前來封校,至此,學院被迫停辦。住院學生化整為零,有的轉學北大、淸華,有的參加本地革命工作,有的參加人民解放軍及游擊隊,在各自的崗位上獻出自己的力量。達德學院是中共和民主人士合作辦的一所大學,僅僅存在三個年頭,但卻為新中國留下了歷史光輝的一頁。

  青山新墟坐落青山大道旁,公路南側有道拱門,「瀧江別墅」,後面又有一道拱門,「芳園」。沿着水泥路前行一百公尺,一道門柱上掛着「達德學院」的牌子。這是一座三層中西結合式的別墅,四周是一片院子,是學院的校本部。對過去有一幢雙層樓房,名「道德會」,是男生宿舍,再過去是一座紅牆綠瓦小樓,稱「紅樓」,是女生宿舍。沿靑山道東行約一公里,有一棟黃色的雙層小樓,名「祿盧」,是第二校舍。這就是學院的全景了。院本部底層前廳是閱覽室,後廳是院部的辦公室。閱覽室的長條桌子上擺滿了時事資料,最亮眼的是一道《新中國大學叢書》的通欄,這是三聯書店出版的專號,專門為新中國出版的教本。閱覽室擺放着一系列叢書,有沈志遠《新社會學大綱》,鄧初民《政治學大綱》,黃藥眠《文學概論》等近十多部。二樓前廳是圖書資料室,後廳是一間教室,是專業課的課堂。這實在是太簡陋了。

  院子東側的一塊平地上,搭建有一座長方形的棚屋,木板房,油氈紙房頂,有近大半個籃球場大,四面通風,冬寒夏熱,房樑上掛着幾把吊扇,夏日炎炎,烤熱得人滿身大汗。此是學院的民主禮堂,功能至上,學院的大小會議、講座、大課、考場、晚會都在這裏召開。郭沫若、茅盾等大師都在這裏講過課,使用率很高。

  1946年,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燃起戰火,大批文人學者紛紛躲往香港,避免遭難。一時之間,香港雲集了全國大批精英,成為文化熱區。周恩來、董必武,趁此時機,有意在港辦所大學,吸納文人,培育人才。1945年秋,適逢董必武到美國三藩市參加聯合國會議,遇見了陳其瑗,陳曾任廣東國民大學校長,教育專家,董便與其談及意在香港辦間大學,既吸納文人,又培育人才,並表示邀請之意。陳表示贊同。   

  次年,陳回到香港後,即同香港地區中共廣東省委負責人尹林平商議,一致同意辦學。並指定黃煥秋具體參與籌備。其時,黃藥眠、楊伯愷等來港避難,也有辦學之意。經協商就一起着手籌辦。

  其時,正值何香凝、李濟森、蔡廷鍇等在港商議成立「民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他們聞悉辦學之事,都欣喜不止。蔡廷鍇並表示獻出其在港的「芳園」,作為校舍。一切事宜就緒。成立校董會,校名取自《禮記》中庸篇:「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推舉李濟森為董事長,聘請陳其瑗為院長,於1946年10月10日學院宣告成立,10月20日正式開課。由籌建到開學只三個月。

  學院設商業經濟系、法政系、文哲系,並設有經濟和新聞兩個專修班,辦有預備班。開辦近三個年頭,有一千多人在學院就讀。學院教授力量雄厚,陣容鼎盛,名人雲集,沈志遠任經濟系主任,鄧初民任法政系主任,黃藥眠任文哲系主任,陸詒主持新聞專修班,曾昭倫上英語課。經濟系教授有千家駒、杜國庠、狄超白、薛暮橋、許滌新、章乃器;法政系教授有張鐵生、周新民、侯外廬、石兆堂、楊東蓀;文哲系教授有臧克家、宋雲彬、鍾敬文、林林、周鋼鳴、胡繩、翦伯贊、樓棲。學院還經常邀請社會知名人士,文化精英到校舉辦專題講座,增強學生知識,擴大視野。李濟森、何香凝、蔡廷鍇、柳亞子、沈鈞儒、章漢夫、喬冠華、章伯鈞、連貫、郭沫若、茅盾、曹禺、夏衍等都曾到學院舉辦講座。

  達德學院是一間新型民主大學,提出了全新的改革教育方針:廣義的愛國教育,和平的民主教育,進步的科學教育,人本的自由教育,集體的互助教育。學院的教育大綱規定:本院以研究高深學術養成為人民服務的人才為宗旨。學院教學的最顯着的特點是,理論聯繫實際。因此,教授講課從不照本宣科,重背講義。每堂課都是有的放矢,結合社會實際,剖析時局,解答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深受學生歡迎。

  學院教授講課各有特點,他們很看重結合時局,社會實際,剖析矛盾,深入淺出,探究疑難問題。有的放矢的授課。記得沈志遠講社會學獨樹一幟,他出版了一本《新社會學大綱》,作為課本,我們在書店買了回來,請他簽名。上課前預習了課本,課堂上由學生提出問題,多多益善,他根據課本,結合問題進行講解、闡述,解答透徹、清晰明白。然後布置作業,列出參考讀物,引導進一步的探討。我們既了解了課文,又學會了學習方法,獲益殊深。

  曾昭倫的英語課,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香港當局很看重英語課,曾昭倫曾是留美博士,美國原子能研究會的委員。他主持英語課令港教局感到驚訝。曾教授是個非常守時嚴格的學者。有一回,兩位印尼華僑學生遲到,他默默地邊上課邊等候。兩位遲到者檢討了自己。曾只平和地說了一個故事:香港科學館請他開個講座,課酬金是一個鐘頭三百元,他沒有答應,因為達德需要我……。他說,我們都要珍惜時間!自此,再沒有學生敢遲到了。曾昭倫艱苦樸素,衣着隨便,踏着雙舊黃皮鞋。新中國成立後,他當了高等教育部副部長。

  學院教授上課都很認真嚴肅,他們備課充分,除了備有講稿,大多數是用卡片提綱,精準有序。他們生活也很淸苦樸素,大部分教授都沒有住校,學院遠離市區,只有少數人住在九龍、港島,大多數人租住附近民房,極其簡陋。由九龍坐巴士到靑山新墟,票價九角,郊區巴士是「豬籠車」,跳搖擺舞。豬籠車指的是大貨車,車廂兩邊各列一條長板櫈,是座位,其餘的都是站位。搖擺了半個鐘頭才到埗。郭沫若住在港島,還多了一趟小輪渡,才能上豬籠車,時值炎夏,每回上課他到來時都是一身汗水。他穿着灰布長衫,黑皮鞋,每次見面他都是不停地搖着紙摺扇。

  郭沫若講中國文化思想史、哲學史,他學識淵博,旁徵博引,也不用頻頻看稿,記憶力奇佳。每次來講課,他喜歡在學院過上一夜。學院未設飯堂,青山墟上有間飯店,經濟抵食,有小套餐,三菜一湯,一元一份;一小碟炒肉片,一碟青菜,一碟小菜(半邊鹹蛋,兩片鹹魚),一碗淸湯,白飯隨意。要另加菜,則要一元一碟,雞、鴨、鵝、牛肉都可以點。郭沫若他們常在這裏用餐。

  自古以來,名人,名士,名言,都有其習性,教授們都各有特點。狄超白講合作經濟,他衣着整潔,吐字淸楚,條理清晰,出口成章;許滌新講新民主主義經濟觀點新穎,取材獨特,有新鮮感;薛暮橋講經濟學就顯得老成持重,有點有面;千家駒講財政學條分縷析,循循善誘;黃藥眠講文學概論思維清晰,條理明白,綱舉目張;侯外廬講近代史思想深邃,咬文嚼字;杜國庠講古哲學史資料豐富,觀點鮮明,透徹深刻;鄧初民講政治學口若懸河,通俗易懂;茅盾講小說創作,談《子夜》的創作體會,生動深刻,全場轟動,惜鄉音較濃,有礙聽覺;章乃器講課氣勢磅礴,高瞻遠矚;胡繩講歷史則思想深沉,引人凝思……

  最有趣的是那回臧克家來訪黃藥眠,他倆是老友,暢敘之後,黃邀他開個講座。《馬凡陀山歌》便應聲開鑼,他談自己的創作,得心應手,生動活潑,別開生面,難得的一課。

  我們都理解教授們的艱難處境,生活淸苦,為新中國的催生作艱苦的努力,這是最激奮的時刻,也是最困難的時日。被封校之後,學生都分別北上,在廣東、福建等地參加了革命工作,教授們也參加了新中國的建設,擔任了應盡的職務。陳其瑗任內務部副部長,曾昭倫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沈志遠任出版總署翻譯局局長,章乃器任糧食部部長,鄧初民任山西大學校長……

  達德學院為國家培養了近千名學子,大多數參加了人民解放軍、游擊隊,分別在南方幾省參加了解放接管工作,有18人在解放戰爭中犧牲了,年紀最小的才18歲。

  我們歡呼,為了新中國!


作者簡介

  朱崇山,廣東台山人,1932年出生,1948年就讀於香港達德學校經濟系。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土改工作隊隊長,黨校哲學教師,大學教師、秘書、處長,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黨組成員。他5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流動的霧》、《東方的風》,中篇小說集《影子在月亮下消失》、《朱崇山中篇小說選》,中短篇小說集《多餘的陰影》等。


(頂圖:新華社圖片)

責任編輯:副刊 【文學】記香港達德學院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