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國際視野】女王逝去 英國前路難行

【國際視野】女王逝去 英國前路難行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9-19 08:17:50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96歲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英國開始進入為期10天全國哀悼期。現年73歲、在王儲之位「待機」長達70年的查理斯自動繼承王位,成為「國王查理斯三世」。作為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英國新首相卓慧思在聲明中形容她是「現代英國賴以建立的基石」以及「大不列顛精神的象徵」。如今舊王已逝,不但意味英國王室將進入新時代,更意味過去長時間維繫着英國君主制、英聯邦以及團結國民的基石已經不復存在。與伊利沙伯二世相比,新王查理斯除了「待機」時間創下歷史記錄之外,似乎並沒有多少令外界稱道之處。毫無疑問,英國隨着伊利沙伯二世的逝去,面對的將是很大的不確定性,更動蕩不安的歲月。或者,英國是時候將更多注意力放在自身內政之上,而不是對他國說三道四。

    君主制前景堪虞

    伊利沙伯二世不僅在英國民眾中有較高聲望,而且對於英聯邦國家以及國際社會都具有較正面的形象。在她在世之時,很多潛在的矛盾都因為她的存在而暫時遏止住,但隨着舊王逝去,各種問題也將再次浮現,現時擺在英國王室以及英國面前的就有三大難題:

    一是英國君主制何去何從的問題。從憲制上講,英國的國王其實不算「虛君」,實際上擁有拒絕首相解散議會、重開選舉以及選擇首相人選等權力。如果英國國王對於民選議會行使有關權力,必定會引發憲政危機。雖然至今為止,英國國王並未有使用過有關權力,但君主制始終與民選議會存在格格不入的問題。一直以來,英國社會都有聲音要求廢除君主制,英國新首相卓慧思在青年時期曾嚴厲抨擊過英國君主立憲制,如今在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支持率持續下滑,新王查理斯三世與母親的聲望天壤之別,恐將令王室支持度進一步下滑。英國國民會否借機改變君主制,令查理斯成為「末代君主」? 值得關注。

    二是英女王去世可能引發英聯邦更大的「內亂」。現時除英國外,還有14個國家以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但隨着伊利沙伯二世逝世,這些國家亦開始出現脫離君主制的聲浪。在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等地,已出現要求改行共和制的呼聲,亦有不少人認為以英國王室現時的聲望,根本不足以維繫國家元首地位,脫離「英聯邦」更加符合自身國家利益。

    至於多個加勒比海國家,曾受過英國殘酷的殖民統治,近年亦紛紛要求英國為當年實行奴隸制的暴行作出賠償。在英女王逝世後,這些國家亦再次呼籲廢除英國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的地位,例如在牙買加已有呼聲要求就是否廢除君主制舉行憲法公投。另一加勒比海國家伯利茲早前已宣布,將對英殖民統治時期實施奴隸制的影響作出憲法審查。巴巴多斯則已於去年正式成為共和國,廢除英國君主作為國家元首。隨着較獲英聯邦國家尊崇的伊利沙伯二世逝世,繼位的查理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不具有足夠的威望,英國恐怕將面對新一輪的英聯邦「內亂」,英聯邦制度有可能分崩離析。

    經濟能源危機難解

    三是英國當前正面對內憂外患,失去了伊利沙伯二世這個團結國民的「定海神針」,英國社會將面對極大挑戰。新首相卓慧思早前發表施政演說,提出三大施政方針,包括提振經濟、處理能源危機以及改善國民健康保障制度。這三大施政方針,正反映了英國所面對的內憂外患。對內,英國脫歐後經濟低迷,在新冠疫情下經濟更是持續疲弱,市民怨聲載道;對外,能源危機大幅推高英國通脹,電費、日常開支增長以十倍計,國民生計百上加斤,不斷加深對政府的不滿。而英國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更令其能源危機雪上加霜,前任首相約翰遜下台,主要原因還是經濟民生。至於國民健康保障制度,更已是難以為繼,卓慧思現在的所謂對策,也不過是寅吃卯糧而已。

    然而,在英國陷入內外交困、國民對政治不滿持續上升的情況下,「超長待機」的女王能夠為英國人帶來穩定感,影響力遠超民選政治人物。無論是早年戴安娜王妃去世,還是近年來新冠疫情爆發、哈里脫離王室,女王在位總能凝聚團結民心。數十年來,英國更換了15名首相,女王才是英國民眾的信心基石,但隨着舊王已逝,缺乏團結國民的能力和聲望的新王將更加難為,君主制、英聯邦、內憂外患都非新王所能應對,英國的前途,恐怕是前景黯淡。

責任編輯:高心雲 【國際視野】女王逝去 英國前路難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