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記者從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獲悉,深圳知識產權創造數量和質量持續提升,全市專利授權量、發明專利授權量、商標註冊量、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等核心指標居全國前列。上半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4.9件,約為全國平均水平(21.66件)6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
亮麗的數字來源於深圳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知識產權創造與科技創新同向聚合、相融並進,探尋出「6個90%」的創新和知識產權密碼。
如今,深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深圳實施最嚴的知識產權保護,讓企業創新成果有效保護,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才華充分施展。
率先體制改革實施最嚴保護
回望深圳知識產權保護歷程,深圳敢於飲「頭啖湯」,創下一個又一個全國「第一」。
深圳是全國首個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首批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將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之一,提出知識產權是最重要的營商環境,要求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構建與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相匹配、與國際通行規則相接軌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系。
堅持法制先行,深圳率先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立法。2019年,深圳出台實施全國首部涵蓋知識產權全類別、以保護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並於2020年修訂,創新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行政禁令、技術調查官、合規性承諾、信用監管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有效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
據悉,為探索完善知識產權行政禁令制度,深圳出台實施《關於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先行發布禁令工作指引(試行)》,在一宗網絡平台店舖專利權侵權糾紛案件中,發布了全國首例知識產權行政禁令決定書。為打通知識產權保護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深圳積極推動知識產權社會共治,先後在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型顯示產業等重點領域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120餘家,覆蓋企業10萬餘家。
堅持質量導向孕育創新沃土
2022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深圳獲86項獎項,深圳市知識產權局榮獲優秀組織獎。
近年來,深圳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高質量創造機制,印發《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計劃》,修訂高價值專利資助政策;實施專項工作,組織開展市級專利獎評審工作,引導企業圍繞獲獎專利開展培育布局;實施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項目,對創新主體核心基礎專利實施分級分類資助;深化聯動協作,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聚焦金融賦能助力惠企紓困
「南山區、高新投集團成功落地專門支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特色產品,讓暢想變為現實。」不久前,「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高新投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正式掛牌,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在掛牌儀式上興奮地說。
這是國內首單專項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在全國率先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插上「金融」的翅膀。該專項計劃為南山區10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提供金額合計2000萬元的融資,經過南山區政府政策性支持和高新投費率優惠,入池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僅為2.98%/年。
近年來,深圳着力建設政府搭台、企業獲益的金融支撐體系。積極發揮深圳金融中心城市優勢,持續深化金融賦能,首創「國資主導、政府補貼、市場參與、企業獲益」的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以46項證券化產品領跑全國,發行規模100.46億元,惠及科創企業658家。2022年1-8月全市專利質押金額58.56億元居全省前列,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強化海外維權護航企業「出海」
近年來,深圳企業多次遭遇海外知識產權訴訟。2020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圳分中心正式成立,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成立的全國首批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地方分中心之一。
依托深圳分中心,深圳現已監測深圳企業涉外知識產權案件578件,為494家涉案企業提供精準、專業的「一對一」應對指導,推動眾多重點產業重大案件取得積極進展,幫助企業節省訴訟費用超3000萬美元,減少市場損失超17億美元。
深圳保護中心在2021年度全國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績效考核中位居全國首位。「深圳保護中心承接國家知識產權局委託的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導航分析、知識產權代辦等50餘項知識產權業務,大幅壓縮深圳創新主體知識產權授權、確權、運用、維權時間成本,為深圳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貢獻了積極力量。」中心主任宋洋說。(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