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備受關注的深圳市桂廟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西行隧道正式通車,意味着桂廟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全部順利完成,深圳前海至南山、福田又增加一條快速通道。
桂廟路東行和西行隧道雙向開通後,5分鐘可從前海中心區抵達濱海超級總部基地,15分鐘可達福田中心區,大大縮短了前海與市中心區之間的通行時間,有效促進深圳都市核心區內的高效聯通,同時,將部分過境交通流從桂廟路地面道路剝離,有效緩解桂廟路地面交通擁堵,改善南山高新園片區及周邊居民的交通環境。
技術創先進,國內在建與地鐵共線最長的明挖施工城市地下路
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建設中心介紹,桂廟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西起前海合作區的夢海大道,跨越月亮灣大道,東至南山區的濱海大道后海濱立交處,全長約4.9公里。改造工程分為地面道路和地下隧道兩部分,其中,地面道路為雙向6-8車道,設計時速50公里/小時,與濱海大道輔路相連,服務於南山桂廟片區;地下道路採用雙向6車道加連續集散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連接濱海大道快速路,實現福田、羅湖與前海自貿區的快速聯繫。
該項目南山段隧道左右線為長短兩條隧道,西行隧道(左線)起於月亮灣大道東側,終於后海大道西側,總長約1960米;東行隧道(右線)起於月亮灣大道東側,終於后海濱路,總長約3290米。全線設置完善的市政管線和交通安全設施,新建人行天橋4座,空氣處理站2處,5處通向地面的人行疏散出口,消防泵房1座和隧道監控中心1座等。
據介紹,桂廟路改造穿越前海及南山臨海片區,地質條件複雜。不僅穿越城市核心區,周圍建築物林立,並穿越多座橋樑及地鐵2號線、9號線,與地鐵11號線共線,設計條件複雜,控制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其中,地下道路採用明挖隧道穿越南山桂廟片區,與運營的地鐵11號線平面重疊,重疊共線長度達3公里,地下道路結構底與地鐵盾構頂最小距離6米,是國內在建與地鐵共線距離最長的明挖施工城市地下道路,也是國內罕見的複雜地質條件下與運營地鐵平面長距離共線的地下道路。
為此,在施工過程中,項目採用多項技術創新。例如:針對涉及地鐵保護,地形複雜的情況,項目結合現場實際,通過建模分析,後期現場自動化監測等手段,設計了隔艙跳挖豎井,在豎井底施工抗浮板再回填後進行基坑開挖的地鐵保護方案,成功控制地鐵上浮。
施工智能化,3D數碼化技術一次性攤鋪3萬平方米路面
今年2月,桂廟路東行隧道率先投入使用,打通了前海東行往市中心的快速聯繫,市民直呼便捷。隨後,在西行隧道路面瀝青面層鋪築過程中,創新應用了3D數碼化智能攤鋪新工藝,不僅有效提升了桂廟路項目的質量和效率,也是全市隧道內首次使用3D數碼化智能路面攤鋪。標誌着深圳路面施工向數碼化、智能化更進一步,加快了交通工程數碼化建造轉型。
記者了解到,攤鋪作業段為西行隧道上面層瀝青,西起於月亮灣大道東側,東止於后海大道,全長1.96公里,約3萬㎡,體積約1200立方米,約2900噸料,一次性攤鋪完成。
據介紹,3D數碼化瀝青攤鋪技術是通過三維建模將道路設計線導入3D控制系統來實現精準化施工,主要由測量機械人(ICR80智能型高精度全站儀)基準站和施工自動控制系統組成,通過全站儀三維定位及多種傳感器檢測技術,對施工機械進行定位控制。施工過程中可進行實時的三維坐標數據檢測和施工質量反饋,實現完全自動控制攤鋪高程、厚度、坡度的控制,減少人的控制和誤差,簡單、快速、精準的完成攤鋪施工。
「與傳統施工工藝相比,3D數碼化瀝青攤鋪提高了機械使用的效率,節約物料,降低油耗;有助於縮短工期,無須放樣、打樁、掛線等複雜繁重操作,減少因人為因素及外部環境導致的工作失誤所帶來的攤鋪質量問題;減少了工人數量,解約人工成本;一次攤鋪減少了橫向接縫,提高平整度,這也意味着行車舒適度的提升」,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行駛更環保,國內首條採用空氣淨化系統的城市隧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與以往隧道建設不同的是,桂廟路隧道首次採用了空氣淨化系統解決隧道內的尾氣排放問題。
據介紹,由於項目沿線為居民密集區,環境要求非常高,為解決隧道尾氣排放對周邊環境影響,在改造過程中,項目在國內城市隧道首次採用了空氣淨化系統這一國際領先的廢氣解決方案。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起點採用頂通淨化站,終點採用旁通淨化站,能夠有效過濾除塵、淨化汽車尾氣污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記者 姚志東)
頂圖:桂廟路東行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