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傳承千年,歷久彌新:黃河口草編技藝助力鄉村振興

傳承千年,歷久彌新:黃河口草編技藝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2-09-30 10:29:16 來源:香港商報网

    如今,當秸稈、高粱苗、白蘆、蒲草等天然植物在手中經過火燠變成一件件草編藝術品,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火燠技藝第4代傳承人張奎善,總能想起年幼時干農活回家的父親邊編筐邊對他說的話「餓不死的永遠是手藝人,這家傳的手藝你可不能丟啊!」

    張奎善所傳承的黃河口草編技藝已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該技藝以黃河口現有廣泛的秸稈、高梁苗、白蘆、蒲草等天然植物為原材料,運用民間傳統的火燠技藝製成各種手工藝品,小到花草魚蟲,大到巨型背景,一片天然之氣、栩栩如生。

    據了解,在製作時,手藝人需要將莊稼秸稈放置在蠟燭火焰上進行烘烤,利用火焰的外焰部分讓來回移動的秸稈均勻受熱,當烘烤至秸稈開始出現因熱脹變形時,再通過手中均勻反覆用力使其按照藝術造型要求彎曲或變形:這也是黃河口草編火燠技藝區別於其他各地草編技藝的獨特之處。

    受父親影響,張奎善自幼學習草編火燠技藝,「火燠技藝對手藝人要求很高,父親在開始教我的時候,就告訴我,製作時即要準確把握火候和力度,又要做到心、眼、手的協調一致,這樣才能做出滿意的作品。」張奎善說,他比較創作立體欣賞類的手工藝品。

微信圖片_20220930095927.jpg

    異於常人的天賦,加之父親的耳濡目染,張奎善自幼便在傳承草編火燠方面出類拔萃,其12歲時製作的草編火燠作品「雄鷹展翅」獲得山東省幼兒教具一等獎。來自各方的認可,給予了張奎善莫大的動力,因此當看到越來越多人放棄這門手藝,張奎善依然樂此不疲將這門手藝堅持了40餘年。即便年輕時在外賣小吃,每天往返四十多公里到家後,張奎善第一件事依然還是拿起秸稈、柳條創作。

    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張奎善以北京故宮九龍壁為原型創作了其第一個火燠大型作品《九龍壁》。在這幅長10餘米、高3米的宏大作品中,每條飛龍平均有5000-6000個鱗片,要用高粱苗、高粱桿、玉米皮等植物,經過構思、紮胚、剪、削、煮、烤、染、串、粘等百餘道工序,方能保證龍的骨骼、姿態栩栩如生,其難度之大可見一斑。10多年間,經過前後百餘次失敗,藝術效果幾可與原作亂真的《九龍壁》大功告成。

    2016年1月,《九龍壁》被載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同年4月份,該作品參展了中國十三屆民間藝術山花獎,各評審專家均給予了高度評價,多家電台、報紙等媒體紛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

    隨着參展的次數越來越多,《花開富貴》《丹鳳朝陽》《朔風擊浪》等作品多次獲獎,得到更多人的喜愛,也是在此時,張奎善萌生了讓更多人了解學習這一技藝的想法,甚至在想能不能讓更多的人以此來致富。

    2010年,張奎善成立墾利東方草編傳統藝術有限公司,在研發新產品的同時積極參與有益的創業培訓活動,手把手培訓教學草編工藝,帶動農民共同增收致富,至今已培訓農民、殘疾人及下崗工人兩萬餘人。同時,張奎善也積極參加了墾利區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口草編技藝進校園活動」,藉助非遺文化的傳承,加強學生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感。

    前兩年,墾利區墾利街道在張奎善的老家邵家村投資120多萬元建設了以「黃河口草編」為主題的火燠技藝展館、草編非遺廣場;今年,邵家村多方協調籌措資金,計劃投入100萬元建設新廠房、購買成品設備、整修實踐基地,通過完善硬件條件,使草編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藝人的傳承遇上當地政府的重視、扶持,黃河口草編這項傳承了千年的技藝,再次承載起了一批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黃河口手藝人,我希望通過這門手藝帶領更多人致富,讓非遺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數,借力這種富有特色的非遺文化產業,更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助力鄉村振興。」張奎善說。(譚永嬌 李加亮)

責任編輯:嚴燕紅 傳承千年,歷久彌新:黃河口草編技藝助力鄉村振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