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三課昨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太空人陳冬、劉洋、蔡旭哲化身教師,進行太空授課,介紹空間站內設備,又展示各種實驗示範,乾貨滿滿。本港過百名中學生透過大熒幕收看課堂直播,倍感雀躍,深受啟發,增加了對航天科技的了解和興趣,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科技的種子。
本港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熱情很高,過去無論是國家太空人來港交流,重大航天項目的科學家團隊訪港,還是多次收看「天宮課堂」,都激起青少年的濃厚興趣,增添了對「飛天夢」的嚮往。可喜的是,近日國家首次宣布在港澳地區選拔航天載荷專家,讓對航天科技工作有興趣,符合應徵條件的港青有機會一展所長,夢想成真。這不僅是中央支持香港創科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體現國家對港青的關心和支持,亦是對香港高端科研水準的認可,說明本港擁有可參與國家航天項目的青年人才,有能力和機會在選拔中脫穎而出,貢獻國家。
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昨公布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有5間大學躋身全球百強。此外,香港擁有1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世界級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建設了28所創新研發實驗室,全港科研人員逾3萬人。相關研究團隊曾多次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為執行國家月球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四號、五號,以及國家首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等提供支援。今次,香港抓住國家選拔載荷專家的契機,進一步促進香港科研發展和教育,對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打造科技產業發展新引擎,具有里程碑意義。
用好國家的支持,創建科研高地,承擔國家航天事業使命,助港青圓科技夢,香港義不容辭。首要厚植創科土壤,資金投放、人才培育、基礎設施及政策支持皆不可或缺。政府須鼓勵更多大學開設航天科技課程吸引學生報讀,增加人才及提升本地創科競爭力;須加強推廣科普教育,讓青少年體驗科學、感受科學、領悟科學,培養科學興趣。「天宮課堂」上,不少學生認為課堂很有趣及有啟發性,亦表示增加了將來修讀航天科技的興趣,有興趣做載荷專家。創科發展,要從學生抓起,從興趣抓起,才會後繼有人、創新無限、潛能無窮。
更關鍵的是,要讓投身科技的青少年看到「錢途」。過往香港的尖子生,出於就業的考慮,就讀大學時十有八九選擇醫科、金融等專業,從事創科的寥寥無幾。特區政府應與國家有關機構加強溝通協商,多與內地交流合作,創造更好條件,在未來繼續讓本港青年科技人才深度參與航天科技相關項目,以至更多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科技行動,爭取成為國家創科產業的核心組成,更好將科研成果轉化和市場化,透過創科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港青看到了投身創科的光明前景,看到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用武之地,自然願意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去努力探索科學,並找到事業的歸屬。
國家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機遇,助力港青拓寬出路。港青更應積極裝備自己,實現科技夢想。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