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經貿協會」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今日(21日)舉辦第六屆大灣區高峰論壇「同掌握·新機遇」,滙聚政、商、學界精英,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香港未來大型的公屋建屋量,需要發揮大灣區生產的協同效應。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運輸及物流局一直銳意透過提升軟硬件,加強香港與大灣區之間的聯繫,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
提升軟硬件構建聯運網絡
林世雄透過視像致辭表示,運輸及物流局一直銳意透過提升軟硬件,加強香港與大灣區之間的聯繫,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在航空方面,局方支持機場管理局(機管局)繼續發展香港國際機場的多式聯運網絡,讓大灣區的貨物能更便捷地透過香港國際機場廣闊的國際航空網絡轉運海外,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功能。而為了更利便大灣區和香港機場之間旅客的海天中轉大樓亦正全速興建,為大灣區旅客提供直接轉機服務。
林世雄續稱,去年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更已成立「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共同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以一橋連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通車以來,已推出19500個香港跨境私家車的常規配額。粵港兩地政府也在上月底,再試行每月增加500個配額,加強粵港之間陸路跨境交通,以進一步善用大橋。他又指,香港與深圳邊界的第七個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亦在2020年開通。七個口岸分別連接深圳由東至西四個行政區,有助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大格局下,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促進人流和物流。
林世雄總結指,香港是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專業服務享譽全球,加上「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有信心香港在大灣區城市同心協力下,可以各自以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當局提速建屋與多市合作
何永賢同樣透過視像方式發表題為「智慧工業.房屋發展」演說,她表示,未來10年香港將會興建30多萬個公屋單位,即平均每年建超過三萬個單位,明顯較過去10年每年平均一萬至兩萬為多,要做到「提速、提量、提效」,組裝合成建築法是其中一種方法,即先在工廠生產組件,再到工地以「砌積木」方式組裝,令工程標準化、有效、安全、環保,過程需要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她指,香港未來如此大型的公屋建屋量,需要發揮大灣區生產的協同效應,令其成為中國建築實力的標誌。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施政報告提出2024年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並制訂標準和設立質素保證機制,預期未來幾個月將就基層醫療藍圖諮詢市民。他又提到,施政報告中亦有聚焦安老政策,政府除了會多興建安老院舍外,政府亦正研究允許長者使用醫療券繳付內地醫保。他強調,政府不是希望把長者送往大灣區,而是希望為他們提供便利。
對於有市民就政府不承認超過兩萬張「免針紙」提出司法覆核,高等法院下午將有裁決。林正財表示,相信裁決後政府會有回應,即使政府敗訴,也不會影響管治威信。他認為,如果市民並非因為醫學理由而不打針,再在不同公眾地方遊走,會有一定公共衛生風險。
出席是次論壇的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委員及行會成員高永文、立法會議員林順潮、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大灣區經貿協會會長蘇祖耀等。論壇分為多個主題,其中大灣區健康產業部分的講者包括高永文、林正財、林順潮。吳克儉發表以「太空農業的機遇」為題的演講。(記者 馮煒強 攝影 馮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