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1日)出席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保險精英圓桌大會時致辭表示,香港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利用自身獨特的地位和優勢,不斷致力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定位和重要功能,當中包括強化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功能,以及深化並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等。陳茂波指,行政長官於前日發表本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亦提出要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的競爭力,包括強化香港資產和風險管理中心的發展。
陳茂波續指,保險作為金融服務的其中一環,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亦是香港作為風險管理中心的核心部分。與其他行業一樣,保險業要把握好國家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戰略的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推動內地經濟發展,同時為業界開拓新領域,推進業界興旺發展。
根據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公布的統計數字,香港保險業2021年的毛保費總額達5817億港元,即使過去三年香港社會和經濟曾經歷嚴峻挑戰,保險業整體業務在過去五年間仍每年平均增長約5.2%。目前在香港經營業務的164家保險公司當中,有67家來自世界各地。在全球20大保險公司中,有12家在香港開展業務,當中包括內地的大型保險企業。這些數據都反映香港的保險市場高度國際化並蓬勃發展。此外,香港的保險密度,即人均保費,及保險滲透率,即保費佔GDP比重,均位列全球第二、亞太地區第一,充分說明香港保險業走在世界前列。
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參與內循環的最佳切入點
正因為香港保險業提供的產品多元化、保障範圍廣、價格具競爭力,加上保險公司和中介人殷勤的客戶服務,香港的醫療和保障類型保單深受內地訪港人士歡迎。內地旅客佔香港保險業個人壽險業務新造保費的比率由早年不到5%,上升至高峰時期逾三成,成為香港保險市場的一大增長動力。
陳茂波指,在疫情反覆之下,來自內地客戶的新造保險業務受到嚴重影響。特區政府一直聯同監管機構協助業界開拓新業務,支持保險業穩定發展。上月底實施的「0+3」檢疫安排,就是希望在有效控制疫情風險的同時,便利回港人士和旅客入境香港,讓涉外的經濟活動重拾動力。
陳茂波還指,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參與內循環的最佳切入點,我們將加強與區內兄弟城市之間的聯繫和協同發展,帶動區內的人員、貨物、資金和信息等更自由流動,以支持區內經濟發展,促進整個灣區的共同繁榮。特區政府一直聯同保監局與內地各相關單位協商,推動多項合作措施。當中包括:爭取短期內在南沙、前海等地設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大灣區居民提供諮詢、理賠和續保等支援。我們會繼續拓展相關工作;亦會早日落實跨境汽車保險「等效先認」政策等。這些措施將便利大灣區內居民跨城市流動發展,更為保險市場互聯互通奠下基礎。
現時,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保險密度平均約是香港的十分之一,保險深度約是香港的四分之一,對理財、保障產品的需求龐大,保險業的發展潛力巨大。陳茂波指,財政司自2021年推出「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為兩地居民跨境資產配置提供更大彈性,是體現大灣區內金融互聯互通的重要一步。相信推展「跨境理財通」的經驗,以及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的建設,將對進一步深化和擴大保險市場聯通做好鋪墊,並具啓發作用,有助香港保險業抓緊業務發展機遇。
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
陳茂波在致辭中表示,至於外循環方面,香港以「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可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香港可以為這些企業在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大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提供專業保險及再保險服務,並提供平台,促進交流合作、風險項目配對、保險資訊交流,以及建設持份者網絡。
為強化香港作為國際保險中心的功能,政府去年落實了一系列提升香港保險業競爭力的措施,包括為海事和專項保險等指定保險業務提供利得稅率減半,鼓勵承保更多海外投資項目相關的特殊風險;以及擴闊在香港成立的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的可承保風險範圍。
此外,經優化的保險業集團監管框架已於去年實施,使香港保險業的監管制度與國際的做法更趨一致,加強香港作為國際大型保險集團落戶亞太區作發展基地的定位。保監局現時已是三家國際大型保險集團的集團監管者,陳茂波指將致力吸引更多內地和國際的保險公司落戶香港,在這裏拓展業務。
陳茂波最後表示,香港正開啓「由治及興」的新里程,迎來更精彩的未來,港府會不懈努力、全力奮進,與大家一起譜寫香港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開幕作報告時明確表示,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他深信,香港在未來必定可以為國家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而保險業作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分子,亦必定會繼續發光發亮,為香港和國家的未來積極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