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1日)表示,今日錄得一宗新增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涉及一名83歲男子,有多種長期病患,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空腹血糖異常及高血壓。該名病人居於深水埗。據悉他在家跌倒後昏迷,並於10月17日被送往明愛醫院,臨床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現時情況嚴重。他的血液樣本今日經檢驗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截至今日,本港今年共錄得31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
理大在深水埗區進行的環境調查,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今日確認,當中4個於白田邨重建地盤所採集的泥土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另外,早前在深水埗區收集的107個環境樣本,以及近日再於區內收集的額外10個環境樣本(包括在上述地盤採集的泥土樣本)亦全部對類鼻疽核酸檢測呈陰性反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下午聯同港大微生物學系的專家及政府部門代表到有關地盤調查。專家建議相關地盤盡快進行全面消毒。綜合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不排除個案感染可能與附近環境內的類鼻疽病菌有關。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重申,類鼻疽病菌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但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類鼻疽病菌可存活於本地環境,本港每年亦有錄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根據文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