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觀歷史風雲 歎世事變遷 港深兩葵涌 歲月在訴說

港深地名故事|觀歷史風雲 歎世事變遷 港深兩葵涌 歲月在訴說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10-25 14:29:2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深圳葵涌位於大鵬新區,山海相映,風光秀麗,像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大鵬半島的北部。據《大鵬半島地名故事》一書主編吳啟鵬介紹,凡出海的河流廣東稱之為「涌」,葵涌因古時多水葵和河涌而得名。而香港葵涌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以前是鄉村,因政府要發展荃灣區(包括葵涌及青衣)成為新市鎮,在醉酒灣填海造地,形成了現在人多車多、工廠大廈、公私樓房、購物商場林立的繁華景象,近海處還有葵涌貨櫃碼頭以及在周邊高樓大廈包圍下,形成別具鄉村氣息的「城中村」——上葵涌村。

    深圳葵涌: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

    深圳葵涌古時河涌交織,盛產水葵。相傳最初有女麥氏攜二子,徙居過此,一子中暑,採蒓(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清嘉慶版《新安縣志》中的確有關於「葵涌山」和「水葵」的記載:「葵涌山在縣東一百餘里,多生水葵。」據文獻所載,距今200多年的嘉慶年間或再上溯到更早,葵涌的溪流、河塘就生長着很多水葵,據史料記載,如今仍可以想象出一幅古時遙遠村莊,水草豐茂、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畫面。

    葵涌也是眾多歷史事件交集之地。東江縱隊將司令部設於此地,當年東縱北撤也是在這裏的沙魚涌海邊登船。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裝。

1666616014673718.jpg

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記者 蔡易成 攝

    在葵涌街道土洋村,有一座外觀頗為獨特的西式建築,在一片嶺南民居中十分惹眼。在風起雲涌的近代,這裏有着一段光榮的紅色革命史。該建築是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曾生、尹林平、王作堯等人曾在此工作和居住,歷史上著名的「土洋會議」便在此召開。樓房後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練兵場。山脊小徑可以直通山頂的哨所。練兵場後側建有一座琉璃正簷八角亭,訴說着這裏的紅色記憶。土洋革命的火種,在深圳乃至廣東抗戰史上,都留下了無比光輝的一頁。

1666616025274548.jpg

東縱精神標語。記者 蔡易成 攝

    沙魚涌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

    距離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行車約十分鐘,便可來到沙魚涌。沙魚涌地方雖不大,名氣可不小。此處位於大鵬灣北岸的中間點,瀕臨大鵬灣,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與沙頭角、鹽田、南澳並稱為大鵬灣「四大門戶」。沙魚涌的名字由何而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和地形有關:從地圖上看沙魚涌一帶,河涌形似魚鰭,而兩岸成了光滑的「魚背」,猶如一條生猛的鯊魚在海中游弋。另一種說法則是此處曾有「鯊王」出入。當然,「鯊王」的故事只是坊間傳聞,但沙魚涌一帶曾有很多鯊魚是不爭的事實,這或是沙魚涌得名的一個原因。

1666616034994454.jpg

海邊悠閒的垂釣者。記者 蔡易成 攝

    沙魚涌商埠由明代興起,曾經是聞名於惠州、東莞、寶安大而繁華的商品集散地。而進入風起雲涌的近現代,沙魚涌也有着一段光榮的紅色革命史。抗戰時期,葵涌作為粵港兩地進出的主要通道,大批客商、僑胞經沙魚湧出入內地與香港。抗日戰爭結束後,東江縱隊主力北撤煙台。北撤人員在大鵬半島的沙魚涌登艦開赴山東煙台。解放戰爭期間擴充為兩個縱隊,參加了豫東等系列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為紀念東縱主力北撤山東這一歷史事件,1989年政府在沙魚涌原址建亭立碑。

1666616055406704.jpg

沙魚涌海灘。記者 蔡易成 攝

    往昔口岸,訴說着百年的風雲變幻,如今的沙魚涌,陽光沙灘,休閒舒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景點,靜謐地掩映在山環水繞的「世外桃源」裏。走在古色古香的沙魚涌村道中,但見海邊悠閑的垂釣者,以及前來打卡遊玩的遊客,清澈的海水與綿軟的沙灘,風景曼妙,鱗潛羽翔。

    上葵涌村:別具鄉村氣息的城中村

    視頻 鄭玉君

   香港葵涌半世紀前因政府啟動填海造地,不少鄉村搬走重置,惟獨上葵涌村未搬走,在周邊高樓大廈包圍下,形成別具鄉村氣息的城中村。

07 - 复件.JPG

上葵涌村村長羅健雲指村口有黃石刻了村名,旁為上葵涌村路。

    上葵涌村位於葵涌北部,坐車到梨木樹邨,穿過屋邨、梨樹路來到上葵涌村路,此路可入村,也可到附近兩個村:打磚坪村及大白田村。在村裏土生土長、現年60多歲的上葵涌村村長羅健雲說,毗鄰的打磚坪村及大白田村原是地方名,早年因上葵涌村村民增多,有些人搬了過去,形成村落,所以在鄉村管理及歸屬上,都是上葵涌村。他說上葵涌村是一個古村,明末清初先後有三姓包括曾氏、羅氏及陳氏客家人來此聚居。以羅姓一族來說,已定居200多年。村中亦有三姓人的祠堂。那時大家以務農為生,田地也廣大,現時周邊的石籬邨及梨木樹邨,昔年都是村民耕作之地。

    羅健雲說,幼時交通不便,要走十多分鐘山路,到附近的青山公路搭車往荃灣。後來荃灣新市鎮發展,在蜿蜒的青山公路外填海造地,出現了光輝圍、葵涌道,耕地也收回來發展屋邨。往南一點的大連排道原是海邊,也發展成工廠區。

03 - 复件.JPG

葵涌道,右方為工商業大廈,左方為屋苑。

04 - 复件.JPG

葵涌最大型商場新都會廣場,開業近30年。

    現時葵涌道旁的天后廟位置(天后廟也是從附近海邊遷置),原是下葵涌村,1964年遷村至中葵涌公園旁的現址,以發展交通要道。還有鄰近打磚坪村的中葵涌村亦是重置村落,由幾個小村合併而成。這些重置村是兩三層的矮樓房,被周遭的高樓包圍,別有特色。

06 - 复件.JPG

葵涌天后廟從前在海邊,遷置後在繁忙的葵涌道旁。

08.JPG

大白田村(左前方)及打磚坪村(前右方)已成城中村,後方左邊樓群為安蔭邨,右邊為工商業大廈。

09.JPG

重置村中葵涌村的低矮樓房。

    葵涌貨櫃碼頭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記者乘車到荔景的祖堯邨,從這裏可俯瞰貨櫃碼頭及交通幹道,徹底體會繁榮視覺。從祖堯邨乘車到葵涌麗瑤邨,由此進入中葵涌公園,由公園走到大連排道,過葵涌道到葵芳廣場、新都會廣場、港鐵葵芳站一帶,由寧靜公園走到熙來攘往的商業地帶,只是十多分鐘,環境已截然不同。該公園是葵涌的「市肺」,有很多樹木,步行徑平緩,惟較少人到訪。

10.JPG

下葵涌邨見有鄧氏家祠,後方山上樓群為華景山莊

11.jpg

瑞峰牧場平房遺址外型古樸,為二級歷史建築。

    公園內有公園辦事處,外型古樸,為從前瑞峰牧場平房遺址,已獲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綜合辦事處人員及網上資料,整個公園原為兩間公司的牧牛山坡地,面向未填海的醉酒灣,大連排道未建成前,有小路連接東面的青山公路。港府於上世紀80年代收回土地發展成公園,成為區內不可或缺的綠化地。(記者 郭美紅 鄭玉君 羅國淮 蔡易成 視頻 鄭玉君 喬凱)

    註: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來源香港商報

1666597032730861.jpg

責任編輯:高心雲 港深地名故事|觀歷史風雲 歎世事變遷 港深兩葵涌 歲月在訴說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