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楊浦(海安)工業園招引上柴動力、中機浦發等8家企業入駐,2021年實現開票銷售7.96億元,稅收4184.3萬元;上海奉賢(海安)工業園區招引了水星家紡、浩馳科技等7家企業入駐,2021年實現開票銷售18.32億元,稅收5438.8萬元……
十年來,江蘇海安主動融入上海產業鏈分工體系,圍繞十大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深入推進產業鏈精準招商,化纖、鍛壓、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及軌道交通、電子元器件、環保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糧食物流等產業集群效應日漸凸顯。
長三角一體化,南通成為上海大都市圈規劃明確的「1+8」核心成員。今年8月13日,海安市委十四屆三次全體會議對打造上海衛星縣城作出重要安排:全面推進與上海多方面、寬領域、深層次的接軌與合作,建設上海高端產業協同發展地、科創資源重點輻射地、冷鏈儲運重要保障地、優質農產品最佳供應地、公共服務融合共享地。
「海安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緊緊圍繞『樞紐海安、科創新城』的定位,堅持工業立市、科技強市,全面加強與上海的交流合作。」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表示,海安積極研究把握上海的發展趨勢,主動承接上海的輻射效應,堅持走進上海開拓視野,服務上海拓展市場,融入上海助推發展,努力把海安打造成為功能綜合的上海衛星縣城。
海安與上海一江之隔,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改革開放後,「百萬雄雞下江南」「名特優新進超市」,海安優質農產品為上海市民提供了豐富的菜籃子、米袋子;一批又一批海安建築鐵軍走進上海,一代又一代海安學子赴上海求學,成為上海經濟發展、創新創造的服務力量。同時,海安每年接待上海遊客超50萬人次,上海成為海安旅遊市場最重要的客源地。「海納百川」「產業互動」帶給兩地深化合作的深厚「情緣」。
「樞紐優勢是海安最大的發展優勢。」海安市市長譚真表示,海安實施了一大批公、鐵、水重點工程,成為江蘇省政府確定的兩個縣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正加速成為京滬第二通道重要節點,樞紐優勢進一步彰顯。
當前,海安正試點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全力做好跨境保稅、戰略儲備、生活物資三大「冷鏈文章」,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海外倉」聯動發展,爭創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同時,發揮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所資源優勢和現代農業集約優勢,大力招引冷鏈物流項目,加強重點冷鏈物流企業與上海、蘇南地區城市配送企業的對接合作,努力成為上海冷鏈產品的「大冰箱」。
同時,海安圍繞上海方向深入開展新產業需求聯合攻關行動,聚焦「雙碳」、5G、區塊鏈等領域,支持企業聯合大院大所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圍繞海安10條優勢產業鏈和8條培育產業鏈,實施一批強鏈補鏈項目,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推進與上海多方面、寬領域、深層次的接軌與合作。
隨着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開行中歐班列(海安-東盟)、海安與上港集團合作的ICT項目在鳳山港開航……人流、物流、信息流、產業、技術加速匯聚,一座創新要素集聚的「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正在長江口北翼強勢崛起。(趙振華 崔豪 劉文奇)
頂圖:海安與上海一江之隔,人文相親、經濟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