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在備受矚目的中共二十大落幕之後,國家統計局延遲一周公布了最新的經濟數據。根據官方數字,中國內地第三季的GDP按年增長3.9%,勝於絕大部分的機構略高於3%的增長預測。
基數大成長穩
綜觀今年的國內經濟,第一季保持平穩的4.8%增長,第二季則因多地疫情封控措施而僅見0.4%的增長,首三季的GDP按年增長3%,預計第四季經濟將會回到平穩增長軌道,全年GDP雖然難以追趕李克強總理在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5.5%增長目標,但在俄烏衝突、新冠疫情、能源危機、通脹高企、美元強勢、加息周期等多種重要因素衝擊下,全球經濟都在遭遇逆流,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若能實現全年3%至4%的增長,已屬難能可貴。
在全球主要市場中,由於中國罕有地執行寬鬆政策,且通貨膨脹控制在相對較低的水平,明年內地的經濟及市場復蘇加速將更為明顯。根據花旗集團的估測,2023年中國GDP成長率為4.5%,遠超歐盟-0.5%、美國0.7%及英國-1.0%的成長預測。
推動高質量發展
雖然中共二十大會議上國家安全被提及的頻率較以往增多,讓市場反響較為激烈,投資者情緒甚至由觀望轉趨保守。然而,無論是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講話中強調了「發展是第一要務」,或是領導班子的最終確定,都對未來經濟重回社會重心有着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隨着中國的經濟增長已轉向平衡及可持續增長,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趨勢更為突出。
就以外貿方面為例,根據海關總署周一公布的9月進出口數據,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值按年增5.7%,高於市場預期的4%;而進口則基本與上月持平,致使9月貿易順差達5735.7億人民幣,年增29.9%。
部分分析師將此歸功於中國電動汽車的旺盛需求,因9月份電動汽車出口激增231%,以美元計算的出口額年增129%,並指出若細究其中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出口,就可以發現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1.6%、對德下降5.6%、對法下降7.6%、對英下降11.8%,若歐美需求進一步收縮,中國以出口支撐的經濟韌性或難以持久。
筆者認為,這其中有歐元及英鎊相對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跌幅更多的因素,亦由於歐美各國高通脹之下需求放緩。然而,中國對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地的出口卻欣欣向榮,今年迄今已增長超過30%。當然,短期內新興市場的貿易增幅或無法即時填補缺額,貿易順差的景況未必能夠持續。但長遠而言,這為外貿發展找到了有潛力的新興市場,未來發展將會更健康、可持續。
正如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所說:「要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品質和水平。」當前中國正轉向更多元的外循環格局,從而反向刺激內需市場擴大和經濟動能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