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門走一走、看一看,體驗糧棉沃地、張謇故里、詩畫之城的無限魅力,感受江海大地日新日進、蓬勃向上的強勁態勢。」11月15日,江蘇南通海門區委書記郭曉敏在2022「鮮活海門」農產品嘉年華·第四屆海門江海文化旅遊節暨第八屆張謇文化藝術周活動上發出邀約。
「一系列重大交通規劃,使海門實現『靠江靠海靠上海』到『通江通海通上海』的根本性轉變,一個名副其實的『北上海新蘇南』正展現在長江北岸。」郭曉敏介紹,「萬里長江第一隧」的海太長江隧道,讓「一腳踏進蘇南擁抱上海」的世紀夢想成為現實,北沿江高鐵全面開工、南通新機場加快推進,一條通往世界的橋樑在江海大地架起。
近年來,海門傳承弘揚張謇「村落主義」,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示範建設行動,加快繪就「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鄉風文明程度高」的現代化鄉村畫卷,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鄉風文明程度高的現代化鄉村,走出了一條富有海門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發放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國家3A級景區、江蘇省最美文化空間獎牌
據介紹,海門鄉村振興實績連續兩年蟬聯江蘇第一等次、南通市第一,先後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江蘇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等20多項省級以上榮譽。海門現有家庭農場3173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6個,蔬菜基地60萬畝,水產養殖面積5.4萬畝,形成了「海門山羊」「海門黃雞」「四特瓜果」「四特蔬菜」等系列農業品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領跑全市,集體收入正向村均150萬元邁進,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個、美麗宜居鄉村建成率90%。
「海門鄉村全面振興進入了乘勢而上、蓄勢騰飛的黃金發展期。」南通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沈雷表示,海門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農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張謇文化藝術研究宣傳等方面工作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海門要充分挖掘好、利用好張謇文化藝術資源,不斷探索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業態,擦亮農旅融合招牌,叫響「鮮活海門」品牌,為江蘇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貢獻南通力量,為海門鄉村全面振興加油助力、增勢賦能。
據介紹,圍繞建設「江海文化核心傳承區」「江蘇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江海文旅強區」目標,海門深入挖掘整合獨一無二的人文稟賦和自然資源,全力打造「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品牌。結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圍繞優質稻米、特色果蔬、特經特糧和「海門山羊」等6條全產業鏈,補齊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和服務業等短板,培育10億級優勢農業產業集群,打造「鮮活海門」「海之禮」等區域公用品牌和「小耳朵山羊」「淘米記」等農產品品牌,引育農業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近三年新開工農業農村重大項目92個,投資總額77.6億元,泰森熟食項目、秋漾食品項目、市民農莊農旅項目、張謇故里小鎮項目等入選省級示範項目。
海門大米產業聯盟、瓜果產業聯盟、肉雞產業聯盟、蔬菜產業聯盟、山羊產業聯盟領牌
今年6月,海門被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為第五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文旅融合發展漸入佳境。江海博物館、海門圖書館新館、海門大劇院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投用,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沿江旅遊景觀帶、沿海旅遊風情帶、特色鄉村旅遊區等構成的「一軸兩帶六片區」文旅發展空間布局基本成型,重大農文旅融合項目加速湧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相得益彰、成效顯著。
圍繞張謇文化和歷史工業遺存,海門全面推進由江達海的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重塑攬江風美景的青龍港1806景區,保護國家文保單位大生三廠,建設展現張謇文化和精神的青少年研學基地、再續世博第一金的頤生酒廠、記錄墾牧印記的張公堤文化長廊,為傳承張謇文化、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書寫新的篇章。
會上,全國政協原常委、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原副主任,南通大學名譽校長,張謇嫡孫張緒武先生向張謇故里常樂鎮贈送「張謇故里」題字。活動現場發布了「鮮活海門」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農文旅精品線路,開展了農文旅項目推介;海門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月活動正式啟動;海門大米產業聯盟、瓜果產業聯盟、肉雞產業聯盟、蔬菜產業聯盟、山羊產業聯盟領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常樂鎮,國家3A級景區:江蘇省江海博物館、九龍島文化濕地、正余通東革命老區紅色記憶館,江蘇省最美文化空間:海門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海門書城領取獎牌。(趙振華 崔豪)
頂圖:11月15日,2022「鮮活海門」農產品嘉年華·第四屆海門江海文化旅遊節暨第八屆張謇文化藝術周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