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針對部分地區新增新冠感染者中社會面病例佔比較高問題,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二級巡視員胡翔22日在北京表示,這主要與病毒特性、對疫情的反應速度兩方面原因有關。
當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當前全國疫情形勢仍然比較嚴峻複雜,部分地區的新增感染者中,從社會面篩查出來的數量佔一定比例,這是否與取消「次密接」的管控措施有關?
對此,胡翔回應道,社會面的病例佔比較高,主要與兩個方面原因有關:一是病毒特性。新冠病毒持續演變,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也演變出很多亞分支,隱匿性更強,傳播速度也更加快。如果常態化監測預警措施落實不到位,往往發現疫情較晚,發現的時候就已經發生廣泛社區傳播,社會面感染者也多。
「二是對疫情的反應速度。在疫情發現初期,及時發現管控社會面的感染者、準確判定管控密切接觸者、及時精確劃定並公布風險區,這些都是搶佔疫情防控先機的關鍵。」胡翔說,如果猶豫不決、錯失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後期社會面感染者會在短期內迅速增長,疫情防控的難度也將大大增加。
談及如何更加精準高效地管控住疫情,胡翔指出,要落實好「四早」,做好常態化監測預警,提升疫情監測的敏感度,同時加強對風險崗位從業人員、重點機構和重點人群的監測,切實做到風險人員的早發現和早管控;另外,還要對核酸檢測力量、流調力量、隔離資源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管理進行有效的統籌調配,合理利用防控資源,形成防控合力。
頂圖:11月22日,廣東廣州,民眾在花城廣場的核酸檢測點做核酸檢測。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