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培訓委員會及人才發展委員會合辦「弘觀」會慶講座系列——「中國古代經典對良政善治的啟示」專題講座,並邀請到香港城市智庫研究員曹希聖主講第三課:中國法家智慧的良政善治觀。
曹希聖認為,法家思想是糅合儒家及道家智慧,所以發展新思想,除了法律法治,亦關注經濟政策,而法家思想的代表有管子及韓非子。管子提倡的法家思想,在現今社會中也可應用,包括在「法度」上講求不吹噓,即執政者推政策要務實,做不到則失民心;「不掩罪」即當有官員失職、過失,需要適當處分,不作隱瞞;為政者做決策及決定時,也要有標準和區別,應該做好份內事而不僭越,制度也要公開。
此外,韓非子的法家思想涉及鼓勵各級官員在施政期間,要從不同角度思考發表不同意見,政府有危機時更需尖銳意見,為局中人帶來震蕩和反省。至於「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代表政策要有穩定性,不應常常更改,否則受苦的只是大眾;「興大利者不計小害」,是有智慧從政者考慮推出政策時,要把握時機性,需快速果斷地執行,若要掌握堅持所有民意認同,就已經失去時機,假如政策諮詢期太長時間,將使原意良好的政策失效。
民建聯培訓委員會主席洪錦鉉指,國家領導對古代經典愈來愈重視,民建聯籌辦「中國古代經典對良政善治的啟示」系列講座,讓參與政治人士明白先賢哲理,得到施政啟示。
民建聯培訓委員會副主席丁江浩表示,印象最深刻是韓非子的法術勢,法家管治適合現實應用,需要大家共同探討,特首管治模式以結果為目標,與法家講功效務實都為相似,需要加上長期目標長治久安以配合香港整體發展。(記者 唐信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