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治療的名字看似陌生,實際上已在香港推行了10多年。在美國園藝治療協會註冊的香港園藝治療協會會長馮婉儀已在該行業有逾15年經驗。園藝治療的服務對象亦非常廣泛,包括正在康復的精神病患者、癡呆症患者及抑鬱症患者等。為進一步宣傳園藝治療,以植物的力量療癒大眾的心靈,她更積極與life@KCC合作,於12月初推出治癒「森」靈植物拓印工作坊,令大眾在手工中,感受一草一木的力量,透過植物拓印紓緩壓力。馮婉儀本身是一名社工,多年前服務於賽馬會耆智園。在耆智園內,組成園藝小組專門利用景觀治療服務認知障礙的長者。後期,機構推薦馮婉儀到加拿大修讀園藝治療課程,學成歸來後,她在機構花了3年時間共2000小時,在外國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實習,正式成為美國園藝治療協會註冊的香港園藝治療師。
2005年,馮婉儀毅然放棄社工工作,全身投入園藝治療行業,更在2008年成立香港園藝治療協會。身為香港園藝治療協會其中一員的註冊治療師葉詠茵則是透過一位亦師亦友的老師報讀香港園藝治療課程,在課堂中她體會到植物帶給人的快樂及生命力,除了可作觀賞用途亦可以幫助別人。她順利完成了課程,成為了香港園藝治療協會註冊治療師。
馮婉儀指坊間常對園藝治療有誤解,認為只要是種植綠色植物便是園藝治療。她指出園藝治療首先要有一名專業訓練的註冊園藝治療師帶領,透過事前的評估,作出治療療程的安排,並且有治療目標。她指出園藝治療師會根據不同類型的群組,作出不同的植物調動安排。「認知症患者給種植的指引要清楚明白,由泥土到植物的安排要說得明白透徹。至於對抑鬱症患者要選擇顏色較鮮艷的植物,讓人對植物的生長有期待。」
馮婉儀亦分享園藝治療也可以用於青少年的心靈教育,她憶述教導中學生壓花的經歷,其間學生們有自己的喜好而放棄她建議的容易處理的植物。結果,在採用沒有考慮厚度及濕度植物下,同學們發現成品發霉。馮婉儀指活動是一個用生命教育的小組,同學們在過程中能面對一些困難及積極分享解決方法,是生命中很好的經歷。
為讓園藝治療更深入坊間,馮婉儀透露將與其團隊於12月3至4日,在life@KCC推出治癒「森」靈植物拓印工作坊,給大眾指導製作植物拓印環保袋。馮婉儀的團隊助理葉詠茵指會選擇紫花葉酢漿草、黃花葉酢漿草、香草等植物,讓人在製作過程中觀賞到花的療癒及搥打香草時嗅覺上的快感,製作獨一無二的環保袋,以第一身角度體驗大自然的花草帶給人的治療感,紓緩壓力,從中認識園藝治療的真諦。(記者 盧慧萍)
頂圖圖說:香港園藝治療協會會長馮婉儀(左)與life@KCC 聖誕「森」動旅程合作,由註冊園藝治療師葉詠恩(右)於12 月3至4日舉行治癒「森」靈植物拓印工作坊。記者 馮瀚文攝
治癒「森」靈植物拓印工作坊,將透過製作植物拓印環保袋,藉助植物的治療力量,釋放壓力。記者 馮瀚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