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10時58分,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和12號線同步開通初期運營。至此,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達到16條(含有軌電車),運營總里程530公里(地鐵運營里程518.35公里,有軌電車11.7公里),朝着年內建成559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新線的開通將有效拉近西北部區域與市中心區域的距離,在減輕光明區、南山區出行交通壓力的同時,促進沿線規劃新城的發展和城市能級的提升,讓城市區域發展更有力,血脈更暢通。
兩條新線同步開通軌道
運營里程達到530公里
地鐵6號線支線分為兩期建設,此次開通的為一期工程,起自地鐵6號線光明站,止於深莞邊界,線路全長6.13公里,共設4站4區間。通車後,將進一步打通光明區域交通內循環,同時,構建了深圳主城區至東莞1小時交通圈,在深化深莞一體化建設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地鐵12號線南起左炮台東站,北至海上田園東站,全長40.54公里,共設車站33座,是深圳首條以PPP模式運營的地鐵線路,也是深圳地鐵四期工程中站點最多、附屬工程最多、換乘站(含遠期規劃)最多的線路。作為西部軌道交通骨幹線,開通後將進一步加強南山區與寶安區的交通連接。
2022年是深圳地鐵集中開通「井噴」期,共有四期工程5條線段共計128公里線路開門迎客,為歷年同步開通數量之最。其中,不僅有貫穿城市南北的交通動脈如12、14號線,也有打通既有路網斷點的剩餘段如11號線福崗區段,還有推動臨深片區一體化建設發展的6號線支線。
「地鐵進入『500公里』時代後,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深圳居民的出行便捷幸福感,提升深圳的宜居度,還可以助力城市內域發展,加快軌道上大灣區的建設步伐。」深鐵集團負責人指出。
織密地鐵網絡
暢享軌道上的新生活
地鐵是展示城市發展速度的窗口。十年間,深圳軌道交通發展不斷刷新紀錄,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設速度。越織越密的地鐵網絡和越來越「智慧」的城軌服務,也讓市民出行、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6號線支線通車後,加速了臨莞片區融入深圳軌道生態圈,構建了深圳主城區至東莞1小時交通圈;12號線通車後,將與地鐵1、2、5、9、11、20號線換乘,有效緩解南山中心區、寶安中心區交通擁堵。
「軌道交通發展和建設不僅是開通新的線路,還要通過數碼化、智慧化的方式構建智慧城軌系統,提高每一個交通參與者的效率。」深鐵集團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深鐵集團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數碼化、信息化發展,持續打造多元化智慧應用場景。如6號線支線和12號線上線了「刷臉」過閘及免費群體「刷手」過閘功能,設置的智慧客服中心讓乘客可自助完成信息查詢、智能支付,應用AI數字客服為乘客提供音視頻交互服務,車站站廳、站台的立柱上安裝視頻對講設備,方便有需要的乘客直接與車站控制室聯繫……此外,新線車站還貼心配置了母嬰室和第三衛生間,特色母嬰室裝飾風格以「暖」為主,集護理、哺乳、集乳、餵食、備餐等功能於一體。第三衛生間則關注到殘障人士或者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充分體現對乘客的人文關懷。
裝修「一站一景」
這些特色站點必須打卡
繼深圳地鐵二期工程車站設置主題文化牆以來,深圳地鐵四期工程裝飾設計繼續延續主題文化風格,深入挖掘沿線區域文化內涵。作為連接光明科學城的首條地鐵線路,6號線支線融入了「『陽光+』創智之橋」的設計理念,寓意深圳、東莞雙城地鐵互通,新時代軌交跨城協同發展的縮影。12號線文化主題為「新絲路」,以「光線」為元素構造成「絲」「脈」「網」,打造溫暖、舒適,富有變化的公共交通空間。
與以往既有線設計思路不同,四期工程線路並不拘泥於「文化牆」這一傳統方式,還有從點到面和車站立體空間的創新設計,配置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力求表現文化元素多元化。
如6號線支線中大站設計強調功能與藝術的結合,力爭做到對空間高度的極致利用。12號線太子灣站大量採用LED屏、大屏燈箱、燈帶等設備材料,使用不同材質、顏色的三角形和光組合,打造出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的公共交通空間。
「地鐵四期工程新更加線注重軌道交通網絡與樞紐、高鐵、公交網絡一體化、站城一體化設計。地鐵出入口規劃融入周邊建築。大量車站結合沿線區域歷史文化,呈現『一站一景』裝飾特色。」深鐵集團負責人介紹,新線各站還配置了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讓市民出行體驗充滿藝術感。目前,深圳地下的「城市動脈」仍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頭。
年內,隨着地鐵16號線開通,深圳將完成559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目標任務,同時,推動軌道交通五期項目加速落地。到2035年,深圳將全面建成1000多公里城市軌道、1000多公里高鐵、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骨幹交通網。市民生活半徑和出行幸福感,也將隨着軌道交通版圖的拓展不斷延伸、增強。(記者 姚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