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總商會第十四屆董事會日前假尖沙咀美麗華酒店舉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應邀主講「香港教育開新篇」。她表示,香港教育要傳承中華美德,加強文化價值觀的建立。未來將會配合香港發展藍圖和方向,把握國家發展重大機遇,持續優化和裝備年青一代,迎接挑戰。
出席的該會首長有會長張德熙,主席曾智明,會務委員會主席周駿達,青委會主任朱德榮,前青委會主任周錦威,副會長周華焯、何光耀、齊光華、蕭金蓮、李國強、區宇凡,副主席黃志源、梁金塘、陳安立、林顯輝,以及會務顧問黃定光、中醫顧問彭祥喜,屬會首長陳漢明(大埔商會主席)、莊金寧(石湖墟商會理事長)、 陳燦明(青衣商會主席)、楊江(屯門商會會長)、陳光裕(屯門商會主席)等。
最大優勢擁獨特空間
蔡若蓮在會上表示,由於很多人對現在的香港教育並不了解,繼而出現不同的誤解。習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個必須」,其中一點就是必須了解香港獨特的地位和優勢。而香港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一國兩制」下,有著獨特的空間,還能得到國家的支持。基本法在136條和137條列明保障香港教育獨特的空間,確保可以在原有的制度下,自行制訂有關教育的發展及改進的政策,包括教育體制、管理、教學語言、經費的分配、考試的制度、學位的制度以及承認學歷等等政策。而社會團體和私人依然可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興辦各種教育事業,各類院校也保留這種自主性及享有學術自由,可以繼續在香港以外招聘教職員,以及選用教材。宗教組織及其興辦的學校也可以繼續提供宗教教育,包括開設宗教課程、學生擁有選擇院校及在香港以外的求學自由。
蔡若蓮在表示,香港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一國兩制」下,有著獨特的空間,還能得到國家的支持。
她說,自回歸以來,政府一直大力投資教育,資金由最初的300多億翻了3倍,現時教育經常開支已達到1019億。由於香港具有「兩文三語」的優勢,令香港學生在國際競爭上有一定的優勢,全球有400多個地區承認香港文憑考試(即DSE),作為大學入學標準。在不同階段的教育,政府採用多元開放的辦學模式和津助模式,令到很多民間資源可以推動教育,能夠全方位去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使到香港教育在國際上有着很強的競爭力。
教育目標「立德樹人」
蔡若蓮說,在2019年的社會動亂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於國家觀念過於薄弱,對國情不夠了解。另外,疫情及學生人口結構性的下降都為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面對科技的高速發展,學校也需要與時並進。
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強調要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因此教育方面也訂下了很多培養人才的指標。在未來,必須要以「立德樹人」作為目標,為香港教育增強能量,啟發學生的潛能,提升教學效能,為香港的發展增強動能。在施政報告中關於教育的措施,可以用「科教興國」四個字來歸納。第一,科是指創科人才的培養;第二,教是指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三,興是指人才的發展;第四,國是指國民教育。(記者霄虹)
(頂圖:新界總商會第十四屆董事會首長與蔡若蓮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