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第十屆廣府文化論壇在廣州召開 聚焦城市文脈 留住城市記憶

第十屆廣府文化論壇在廣州召開 聚焦城市文脈 留住城市記憶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2-12-07 16:09:1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网

    近日,由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第十屆廣府文化論壇」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9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廣府文化與城市文脈」主題,從廣府歷史地理與城市文脈、廣府語言文學與藝術、廣府學術與文化名人、廣府民俗文化等不同層面考察廣府文化,探討如何在新時期深挖廣府文化內涵,賡續城市文脈,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通過數碼化賦能,推動廣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保護古遺址、古建築、近現代歷史建築,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特有的風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城市規劃與建設中,要把傳統和現代融合發展,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本次論壇多篇論文圍繞如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如何在提升城市文化綜合實力中將城市文明傳承與根脈延續更好結合展開討論,涉及廣州舊城更新與微改造、廣州文學景觀的挖掘與打造、廣州城的地理分布與地域地點、廣州府城文脈的歷史衍化、廣州港口發展與城市發展建設的關係等話題。如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曾大興教授認為,廣州作為具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較多的文學景觀,著名的有越秀山鎮海樓、白雲山蒲澗簾泉、石門貪泉、南海神廟和珠江等,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能增強城市歷史文化的厚重感。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黃莉認為,在廣州舊城更新和微改造的過程中,在城市文脈的延續和保護視角下,如何提升老城區的居住品質,以及面對老城區人口的老齡化,如何提升老城區的活力等問題,都必須盡快得以正視並解決。廣州城市微改造要堅持數碼化高質量保護和更新,體現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特色,注重公共空間品質的提升與改善,增強城市的辨識度和魅力,落實「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要求,打造有溫度的健康住區和怡人社區氛圍。

    人們認識一座城市的傳統文化,往往是從這座城市的歷史建築開始的。要留下城市的記憶,就要對歷史建築予以保護。本屆學者對廣州花都區塱頭古村落建築、廣州花都區祠堂建築灰塑裝飾、近代廣西欽廉地區市鎮建築、廣西欽廉地區院落式建築等古建築的文化內涵、裝飾特點、保護與利用也做出了細緻的研究。

圖片2.jpg

    以廣府文化為根基,推進多元文化融合發展

    廣府文化源遠流長,開放包容,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與其他地區文化融合,形成同源共生而又各具特色的格局。北部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吳小玲以合浦漢郡文化的內涵特點及其影響為題,深入探討了兩千多年「漢郡文化」深厚的歷史積澱、顯著的人文特徵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她認為合浦漢郡文化的產生,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在特定區域融合、發展的規律,體現了中華文化對外開放、兼收包容的胸襟和追求,積極打造漢郡文化品牌,對推進北部灣地區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本屆論壇也出現了以往較少涉及的領域如廣西仫佬族文化、白褲瑤原生態特色文化、廣西京族哈節文化等的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原生態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廣府文化域外文獻的挖掘和海外傳播也成為本屆論壇一大亮點,如域外所藏嶺南報刊、東南亞「僑批」、南僑文獻等的挖掘。廣府文化藉助「一帶一路」的平台和機遇,得以在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生根發芽,源遠流長。有學者提出廣府文化輸出的新途徑即「一帶一路」,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同時利用歷史上廣府文化的「外來因素」,擴大其內涵與外延。

    在創新中傳承,激發廣府非遺文化新活力

    在城市化進程迅速推進的今天,廣府文化地區保留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粵語粵劇、傳統節俗、飲食習俗、婚嫁習俗等。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一級作家曾應楓指出,廣府人的禮數具備傳統性、即時性與創造性等特徵,民俗是在不同歷史、不同地點、不同語境中由民眾創造並不斷發展的、構建出新的文化。作為民俗文化的當事人,每個人既是傳統的承載者,同時又是文化的創造者。

    關於如何在創新中傳承,如何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力,與會學者也結合各自的專長做出了回應,如地理氣象對粵語的起源、發展的研究,廣府俗語活化等;粵劇粵曲傳承傳播路徑研究,廣府曲藝與廣府節俗文化的保護與現代傳承等,結合具體的影視作品、網綜節目考察廣府文化的傳播,如動漫電影《雄獅少年》中的嶺南文化釋讀、佛山十番存續考察、在大灣區背景下港樂網綜在港傳播探討等等。

    總體而言,本屆論壇主題豐富,開放中有聚焦,指向廣府精神的現代性闡釋,廣府根脈的當下性延續,廣府文化的創新性傳承,對廣府文化的深入研究有較好地推進作用。(記者 賴小青 通訊員 蔣艷萍 圖片 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嚴燕紅 第十屆廣府文化論壇在廣州召開 聚焦城市文脈 留住城市記憶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