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今日(17日)線上舉辦「香港沙龍第2期——港澳高校、人才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學術會議,粵港澳三地專家、學者和粵港澳高校的博士生就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人才培養與流動等議題展開交流。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兼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呂祥教授以中國近代史為基礎,詳細梳理了香港在中國不同發展階段下所扮演的角色。他指出,如今大灣區內部的合作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學術研究還可以更好地服務於現實生活,學者間合作還可以更加系統化常態化。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兼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胡偉星教授表示,科技創新成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定位,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也因此水漲船高,大灣區首先需要聚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資源。他表示,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吸引和培養環節應發揮出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兼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方舟博士通過援引數據指出,香港經濟結構和就業市場之間的矛盾需要得到重視,香港可以藉助北部都會區建立起「北創科、南金融」的發展格局,通過引進海內外龍頭科技企業帶動和構建完整的創科生態圈,從而破解香港產業結構單一化的難題,增強香港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助理教授兼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錢輝環博士則分享了自己在香港和深圳兩地的科研和生活經歷,論述了作為大灣區核心支點的兩座城市的優勢,並引入了香港中文大學關於傳統與現代結合、中西結合、文理融合的辦學理念,為大灣區建設以及深港產業合作提出了獨到見解。
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陳錦雲表示,希望通過舉辦「香港沙龍」系列講座,聚集粵港澳專家學者智慧,為大灣區發展建言獻策。(中新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