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 | 【深港雙城記】專家倡港深建深度合作區:「雙總部」銜接「雙循環」

有片 | 【深港雙城記】專家倡港深建深度合作區:「雙總部」銜接「雙循環」

責任編輯:趙师越 2022-12-22 09:14:2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雖隔着深圳河,但港深兩地的密切聯繫卻從未隔斷。從最初的「前店後廠」,逐漸演變到現今涉獵到各行各業的「多元合作」,自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與深圳歷經變遷,與時俱進,形成十分緊密的合作關係。新的時代背景與發展階段,需要新的合作機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實踐教授肖耿提出一個思路,利用「跨境雙總部」銜接內外雙循環,建設兩地深度合作經濟特區,特事特辦、發揮所長。

 數字技術精準監管「第二總部」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深圳亦提出,按照「中央要求、香港所需、深圳所能」,推動兩地高質量合作發展。

 香港與深圳互有優勢和短板,兩座城市如何能更好發揮所長,肖耿向本報記者表示:「確實會有困難,因為兩個體系不一樣,這就需要制度創新。」

 「雙總部」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目前在香港的許多中資機構、央企國企民企,譬如華潤、招商、騰訊等,實際上就已經是「雙總部」。

 但現階段的「雙總部」,兩邊的企業是嚴格分開的,「在香港就在香港註冊,在內地的就是在內地註冊」,肖耿指出。「這個就造成了很多障礙,它(雙總部)企業內部人員調動,資金調動,還有信息共享都有問題,因為兩套系統中間是有障礙的。」

 香港貿發局與香港信保局早前首度聯合,向已經或有意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開展內銷等業務的香港企業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港企均認為面臨的挑戰多是不熟悉內地的法律法規、產品標準,與內地的商業習慣不同,缺乏內地客戶信貸背景資料等。

 明明是同一企業位於港深兩地的不同總部,卻因為各方面的不流通,而難以共享彼此的產業成果。

 對此,肖耿提到,「雙總部」的概念需要有一個新的思路,「香港的企業可以在深圳,比如在羅湖、前海再設一個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實際上就是第二總部,「它是完全屬於香港的,但在深圳辦公,辦公的意思就是說深圳可以提供辦公場地,企業也可以(在深圳)僱一些當地人,但是業務都還是離岸的,是香港的業務,歸香港的行業部門來監管。」

 肖耿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亦提及,港深兩地都可共享這些「跨境雙總部」公司的稅收和GDP貢獻,以及產業成果。

 肖耿以當年港澳地區與珠三角地區,尤其是香港與深圳的「前店後廠」模式作為類比。過往港澳擁有豐富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而珠三角土地等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廉價,於是就形成珠三角完成製造環節、香港完成服務環節的以地域分工為主的「前店後廠」合作形式。

 肖耿指出,現在是新型「前店後廠」,而且是在金融服務業領域。隨着數字金融以及數字監管等數字技術逐漸發展起來,監管亦可以突破物理空間以及行政區劃的限制,演變到以市場主體的法人單位為基礎進行精準監管,即使離岸業務是放在深圳發展,香港同樣可以安全高效地監管。

 共劃虛實「片區」深度合作

 不過,就目前而言,企業在港深建立「跨境雙總部」存在一定障礙。

 肖耿早前在「2022年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國際金融論壇」上提到,兩地存在不同的制度體系,在不同方面的處理方式亦有區別。「這就使得香港一些深層次的矛盾無法解決,香港沒有發展的腹地,產業空洞化、住房短缺、收入兩極化,經濟規模、人口規模也受到限制」,肖耿表示,「而內地大灣區的城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內地就是在岸經濟體,不太可能像香港這種離岸的經濟那麼開放。」為掃除這一障礙,肖耿進一步提出,「跨境雙總部」還需要有一個頂層設計,即港深共建深度合作經濟特區。

 肖耿曾在「2022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演講上對港深深度合作經濟特區進行剖析,譬如香港北部區有三百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地方仍未發展開發,「就類似於深圳當年建立經濟特區時候,亦是基本上沒有開發的。」在這裏,就可以劃出上述經濟特區的香港實體片區。

 肖耿續指,經濟特區的另一頭位於深圳,則可能沒有很容易劃出實體的片區來,跟香港進行合作,但可以有一些虛擬片區,「允許香港註冊的離岸企業在(深圳)這些虛擬片區裏設立第二總部,運作和監管歸香港,可以按照離岸的標準,為離岸的客戶服務,跟內地在岸的企業沒有競爭。」

 其實,港深共建合作區已早有先例,且已取得可圈可點的成效。一個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合作區去年在地港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6%,港資佔實際使用外資超過九成,截至今年4月,前海合作區累計註冊港資企業已達1.19萬家。

 另一個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河套合作區近年頻頻產出創新科研成果,實質推進和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150個。

 肖耿提到,目前深圳和香港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一步步分階段推進,「因為香港離岸(業務)的很多企業,可能就會跑到深圳來,它們的服務對象其實都是海外的。」他表示:「反過來,內地很多企業要走出去,譬如走到東南亞或者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如果在香港有一個辦事處,那就很方便。」

 他指出:「應該要充分利用『特區中的特區』制度,在特殊的地區有些特殊的政策,至少讓一批特殊的企業採取一個探索的方式,(比如)試點方式、白名單,讓他們先做起來。」「這樣香港過去物理空間不足的限制條件就不存在了,同樣地,從深圳的角度來看,深圳國際化水平不足的短板也可彌補。」肖耿如是表示。(記者 楊穎婕 視頻 趙師越) 

責任編輯:趙师越 有片 | 【深港雙城記】專家倡港深建深度合作區:「雙總部」銜接「雙循環」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