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第14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布 深圳居第三

第14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布 深圳居第三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12-28 18:03:05 來源:香港商報網

    12月27日,「第14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FCI)」在深圳舉辦的「2022年中國地方金融發展論壇」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本期CFCI綜合競爭力十強榜單成員已經連續三期維持一致。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分列全國金融中心前三甲,優勢更加凸顯;廣州、杭州、成都、重慶、南京、天津、武漢作為分別躋身本期國內金融中心十強,排名維持不變。

    其他區域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蘇州、鄭州、西安、大連、長沙、青島、濟南、福州、合肥、寧波、廈門、無錫、太原、石家莊、南昌、南寧、海口、瀋陽、昆明、哈爾濱、長春、貴陽、烏魯木齊、蘭州、溫州和呼和浩特。本期新增海口、太原、呼和浩特、貴陽和蘭州5個樣本城市。

    據悉,CFCI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團隊編制,旨在構建適應中國金融中心特點的競爭力評價體系,持續跟蹤研究國內金融中心建設發展狀況,為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和政策依據,為社會各界提供觀察國內地方金融發展的窗口。首期CFCI於2009年發布,其後每年發布一次,本期是第十四次發布。

WechatIMG1824.jpeg

發布會現場

    頭部金融中心競爭格局趨穩

    報告稱,後疫情時代中國金融主動作為,多數金融中心的金融產業績效恢復增長勢頭。過去一年,內地各大金融中心城市持續加力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助力市場主體紓困,服務穩增長、保民生,經受住了國際國內複雜環境的衝擊考驗。數據顯示,2021年36個金融中心的金融業增加值總和達到了5.69萬億元,占當年全國總量的62.4%,比重較五年前提高了5.6個百分點,保持在歷史高位水平。

本期36個金融中心城市中,21個城市的金融產業績效得分恢復正增長。本期金融產業績效TOP 10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重慶、成都、天津和蘇州。

WechatIMG1825.jpeg

    在金融機構資源集聚方面發力

    報告指出,內地主要金融中心持續發力法人金融機構集聚,頭部中心「馬太效應」更加突出。金融中心進一步在金融機構資源集聚方面發力,金融機構實力得分增長明顯。截至2021年底,36個金融中心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佔全國比重超過四分之三。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約佔全國總量的76%,保險業機構總資產佔全國的94%,法人證券公司總資產佔全國的97%,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佔全國的85%。

    本期金融機構實力TOP 10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和南京。其中,北京、上海較內地其他城市的分差優勢擴大明顯,顯示內地金融機構資源進一步向頭部金融中心加速集聚。

    資本市場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報告認為,得益於註冊制提速、退市新規施行、北交所設立等資本市場系列改革深化推進,本期多數城市資本市場利用水平得分出現了較大程度的增長。其中,25個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規模得分實現增長,僅6個城市得分出現小幅減少。

    本期金融市場規模TOP 10分別是上海、深圳、北京、大連、鄭州、廣州、杭州、蘇州、南京和武漢。數據顯示,2021年,36個金融中心合計擁有A股市場上市公司3089家,佔全國總量的66%,全年新增A股市場首發上市公司350家,約佔當年全國總量的73%,全年股票市場融資總和達到11465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68%。其中,蘇州、杭州在資本市場利用方面表現亮眼,杭州和蘇州全年新增IPO上市公司數分別達到38家和32家,年末A股上市公司數分別達到199家和175家,各項指標分別排名全國第4和第5,僅次於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

WechatIMG1826.jpeg

    金融生態環境發揮支持作用

    報告指出,金融生態環境作為金融中心建設的「長尾因素」正發揮更大支持作用。本期36個金融中心金融生態環境得分增長的止跌回升,顯示出新冠肺炎疫情等對金融人才環境、商業環境的影響趨於減弱,特別是因此前宏觀經濟相關指標總量減少、增速放緩引致的評分下降因素均實現了逆轉。

    本期36個金融中心2021年GDP平均增速達到了7.6%,較上年同期平均高出4.5個百分點,其中35個城市GDP增速指標大幅高於上年同期。本期金融生態環境排行榜TOP 10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杭州、重慶、南京和蘇州。因生活環境、商業環境、國際聯通等長尾慢變量變化對金融中心長遠發展所帶來長期作用,未來需要引起更多重視。

    重慶崛起成為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報告稱,作為經略西南水道的通商裕國重鎮,重慶見證並參與了近代中國金融發展史的興衰變化,在歷史變遷和時代演進中實現了金融業發展和突破。新中國成立後,伴隨着改革開放,重慶金融在服務自身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擴張,形成了對整個西南地區乃至長江上中下游流域的金融集聚和輻射能力。進入新時代,重慶金融業由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金融科技」「科創金融」「普惠金融」「農村金融」「綠色金融」等特色金融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國示範效應的金融發展創新模式和服務,創下了多個全國、西部「第一」或「率先」。

    報告指出,本期重慶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第7位,在33個區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4位。其中,金融機構實力排名國內第5、區域金融中心第2,金融產業績效排名國內第7、區域金融中心第4。

    報告提及,展望未來,重慶將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策部署,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提出的「支持重慶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進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要求,將成渝加快建設成為「立足西部、面向東亞和東南亞、南亞,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西部金融中心」。(記者 朱輝豪)

    頂圖:綜研院發布第14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

責任編輯:高心雲 第14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發布 深圳居第三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