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早前進一步調整本地防疫措施,包括取消密切接觸者檢疫令、「疫苗通行證」及所有入境強制核酸檢測要求等,並爭取下月15日前通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31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政府防疫政策的方向一直穩定,從來沒有搖擺,現時是放寬防疫安排而非放棄防疫。他以「摸着石頭過河」做比喻,形容政府是穩步有序帶領700萬市民過河,而非叫人跳過去。
盧寵茂指,本港近日的確診數字已到達高位,總體水平與年初時相近,相信疫情會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主要原因包括節日假期以及本港增加與外地人員流通,不過本港應對疫情的方法已有所提升。對有政府專家認為當確診數字回落至單日1萬多宗的水平時,可考慮在農曆新年後取消口罩令,盧寵茂回應表示,政府會密切監察情況,每次調整防疫措施後都會檢視疫情發展,要確保醫療系統及市民生命健康,才走下一步,調整口罩令等措施會在檢討後再宣布。
對於確診死亡個案上升,盧寵茂說,當中有40%並非直接由新冠病毒引發的死亡,確診新冠致死率相較去年及2020年低,但提醒長者及未打齊疫苗人士的死亡率仍然高。
盧寵茂再次重申需提高「一老一幼」等高風險群組的疫苗接種步率。他指,目前嬰幼兒接種率僅23%,仍屬低水平,今年至今已有12名小童因新冠離世。他強調,社會復常的同時最重要是保護「一老一幼」,尤其近日有家長開始帶小朋友外遊,部分國家如日本新冠繼續流行,呼籲家長要小心保護子女及長者。
至於學校快測安排,盧寵茂表示,兒童尤其小學及幼稚園學生照顧能力較低,學校環境及活動容易發生聚集性感染,因此快測要求會暫時維持至少1個月,教育局和衞生防護中心會適時檢討安排。
對於本港即將與內地通關,當局會否調整對內地抵港人士疫苗接種要求,盧寵茂表示,通關是眾望所歸,但一定會加劇疫情,目前內地與海外入境人士疫苗接種要求有差異,特區政府會檢討抵港人士的打針要求,總體原則是考慮不同地方疫情帶來的風險,希望可做到一致性。
盧寵茂又指,本港公營醫療系統藥物供應足夠,醫管局在年初疫情開始已增加儲備,現時的存量足夠2個月使用,而衞生署的儲備更足夠應付6個月的使用量。對於有市民表示買不到某牌子撲熱息痛藥物,盧寵茂說,市面上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有逾700種,市民有不少替代選擇,並非只能購買某一品牌的撲熱息痛藥物。他提到,大部分撲熱息痛藥物在本地製造,當局已要求藥廠提升製造力,呼籲市民不需儲備大量藥物,強調政府一定會為有需要市民提供足夠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