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和陳穎欣,與病人組織「同路人同盟」、香港精準腫瘤學會會長區兆基及前香港藥學會會長鄺耀深今日(9日)召開記者會,促請政府進一步優化本地藥物註冊制度。
區兆基表示,衛生署容許醫生以「指定病人」計劃向外國藥廠購買及使用未在港註冊藥物,但病人在手續繁複下需很長時間才能獲得藥物,醫生則像「水貨客」為病人直接向藥廠申請供藥,一旦藥物於過程中出現問題,病人和醫生難以向外國藥廠問責,對雙方欠缺保障。
鄺耀深就指,本港藥物註冊制度使藥物遲遲未能推出市場,國藥更難以進入本港,而本港藥物價格由於市場細加上缺乏競爭,使它較其他市場昂貴。以肺癌為例,內地市場已有多種第三代抗癌藥物,藥費一般較香港只有一種第三代抗癌藥物便宜三至五成,若果藥物被納入國家醫保,價格更可低至七成。
鄧家彪提到,中央多番期望香港成為國家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加上今年度施政報告已提出「港澳藥械通」,讓更多香港註冊藥物在大灣區使用,故特區政府應設立相關制度,利用本港優勢協助「國藥」走向國際。
陳穎欣建議,在港設立更適切中國人體質的藥物數據庫,同時設立生產線專門生產國內創新藥物,這樣可促進本港再工業化,更把握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推動跨境醫療合作,但前題是需要配合改善本地藥物註冊制度,才能得以落實。
工聯會倡議將本港藥物註冊所需的證明書數量要求由兩個減至一個;建立臨時藥物註冊制度,容許有顯著療效並已在歐美及內地當局註冊藥物,可在一個月內臨時註冊使用,又建議長遠與內地政府合作,制定獨立藥物審查和註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