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兩會齊魯觀】爭「國家隊」門票,濟南都市圈有哪些特質?

【兩會齊魯觀】爭「國家隊」門票,濟南都市圈有哪些特質?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01-16 20:10:2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2年12月8日,《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武漢都市圈成功晉級「國家隊」。

    國內40多個都市圈中,此前已有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都市圈規劃獲國家批覆,加上此次獲批的武漢都市圈,「國家隊」成員已有7個。

    2023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鮮明提出「將加快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協同發展,爭取濟南、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作為「龍頭」的濟南都市圈,又有着哪些特質?

    空間:京津冀長三角之間的關鍵銜接

    「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這是2019年2月寫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的一句話。

    國家的目的,是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數據,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這七個「國家隊」都市圈2021年實現的GDP依次為4.67、1.9、2.5、1.79、1.36、2.23、3.01萬億元,合計超過17.4萬億元,占同年全國GDP的比重約為15%。

    通過這七個都市圈可以看到,位於北方地區的只有西安都市圈,2021年實現GDP1.36億元。從單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數據上看,如今長三角城市群中有8個萬億GDP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也很活躍,香港、深圳、廣州GDP均超過2萬億,佛山、東莞亦是萬億城市。相較而言,北方地區除了京津和西安、鄭州,就是山東擁有濟南、青島兩個萬億級城市。

    從濟南都市圈的現狀分析,近年來,經濟的集聚效應使得人口與產業不斷向濟南這樣的大城市匯集。2020年6月,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濟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濱州、東營一體發展,建設現代化的省會經濟圈」。2022年10月,《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披露了濟南都市圈核心圈層,包括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市的部分區域。

    其中,單濟南2022年的GDP預計就將超過1.2萬億元,人口達到1000萬人,淄博預計2022年GDP完成4500億元,再加上泰安、聊城等地,從經濟實力和人口活力上,能夠滿足「國家隊」都市圈的要求。

    同時,由於濟南都市圈所屬城市均處黃河流經區域,在黃河國家戰略下,這為濟南都市圈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舞台。沿黃一直往西,可形成巨大的戰略縱深,向東可進一步深化與日韓的合作。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秦昌波就曾表示:「濟南是龍頭中的龍眼,北邊是京津冀,南邊是長三角。作為一個關鍵銜接的中心城市,應該發揮它突出重要的作用。」

    實業:從「比亞迪」看實體經濟比較優勢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得再大些,縱觀世界版圖,可以看到,紐約、三藩市、東京灣這幾大世界級灣區比較優勢極為突出,如金融灣區紐約、科技灣區三藩市、化工灣區東京灣,都是利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良好條件,使得行業優勢在區域內聚集,逐漸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的領導者。

    濟南都市圈的「特質」,很大程度上與實體經濟有關。2022年11月30日,總投資達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在濟南實現首台整車下線,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強,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共同「高規格」出席了下線儀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則向外界吐露了「濟南支點」的未來藍圖:助力濟南建成國際知名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實現千億級產業鏈集群。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3萬輛。到2021年,這一數字達到352萬輛。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車國內銷量達到387.7萬輛,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濟南藉助比亞迪項目完全可以在全球市場上拓印下自己的印記。

    而在距離比亞迪濟南項目半個小時車程的魯企齊魯製藥集團,這家土生土長的濟南企業已經「悄悄」攀升至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的第五位,具有領先的全球研發體系,54個藥物國內首家或獨家上市,7個藥物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濟南正以低碳和綠色夯實底座,力圖在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主導產業規模總量達到1.3萬億元產值。並且,外界可以看到,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過程中,數碼化、智能化正成為濟南各界的共識。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台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公示名單中,濟南有8個案例入選,佔全省三分之一,有34家企業入選山東省級產業互聯網示範平台,數量居山東省第一。

    80公里外的泰安市,在2022年初舉行了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動員大會。以鋰電產業為例,當地上半年實現了850%的同比增速。除了鋰電,泰安在新能源的制、儲、輸、用全鏈條也擁有較為完備的產業基礎及成功的探索經驗,與濟南的產業鏈條極為互補。

    濟南目前着力打造的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與化工行業密切相關。一小時車程的淄博則是傳統工業強市,有着極為齊全的工業門類,一度以兩個「70%」聞名全國,即傳統產業佔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70%。隨着動能轉換提速增效,2023年淄博將培育聚烯烴、工程塑料兩條千億級產業鏈和13條百億級產業鏈,相信會與周邊地市形成互補。

    此外,毗鄰濟南的德的化工產業、濱州鋁業和化工產業都可在「兄弟城市」間產生協同效應。濟南都市圈高質量的產業集群發展,完善的產業上下游鏈條,能讓都市圈內的不同城市進行精準定位,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激發都市圈的經濟發展潛力。

    科創:通過「1+N」提升區域創新指數

    山東給濟南的定位,是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帶動作用,這要求濟南充分發揮省會的作用,不斷集聚先進生產要素,向外輻射中心效能。在這過程中,科創和人才是重中之重。像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製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極高的創新指數,都市圈內其他「兄弟」城市更需要濟南的科創溢出效應。

    衡量科技創新的指標林林總總,最直觀的數據是專利密度,即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今年1月初,有微信號「國民經略」統計了國內專利密度最高的城市,其中濟南以每萬人38.4件排在第19位,是山東最高。此外,濟南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3.3%,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 5000家,科技創新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據2021年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濟南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到265.5億元,其中,基礎研究18.5億元、應用研究41.4億元、試驗發展205.6億元,R&D經費投入佔GDP比重為2.6%,放在國內亦屬前列。

    濟南未來要打造的是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構建京滬創新走廊及齊魯科創走廊,建設齊魯科學城和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核心區兩大創新核心,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輻射帶動周邊地域。

    所有這一系列動作,與人才的存量和流量息息相關。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6月17日,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強出席濟南大學生畢業典禮時說的話,「四年前,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大家選擇了濟南;四年後的今天,在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的時刻,希望大家再一次選擇濟南。我們將和大家一起成長、一起奮鬥、一起共享未來。」

    數據顯示,目前駐濟高校有52所,全日制在校學生達到69.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41所,在校學生6.4萬人。近年來,濟南通過提升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科學化水平,向重點行業、人才改革試驗區下放認定權限,創新專家舉薦、行業推薦等靈活開放評價方式,吸引了大批人才留濟、來濟,濟南市2022年前三季度的人才數據報告顯示,濟南市流入人才數量刷新紀錄達25.44萬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57.63萬。

    濟南在都市圈裏的科創定位,就是建設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平台、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和區域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濟南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王新軍撰文指出,「一個經濟發達、輻射引領力強的核心城市能力的全面增強,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外溢效應也將更加日益突出。周邊城市將會享受到核心城市帶來的發展益處,同時也將會使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

    在濟南都市圈發展過程中,《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年-2035年)》草案明確提出,將圍繞濟南形成「核心圈層功能優化、緊密圈層協同發展、輻射圈層分工協作」的梯度合力、層次清晰的「圈層+放射」城市群體系。

    今天所走的每一小步,都是成就未來的一大步。(記者 孫珂)

責任編輯:嚴燕紅 【兩會齊魯觀】爭「國家隊」門票,濟南都市圈有哪些特質?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