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1月9日至15日,岸田文雄借日本今年擔任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之機,先後訪問了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和美國五個國家,這也是其擔任首相後首訪華盛頓。幾乎同時,美日外交與國防部長「2加2」會談亦在華盛頓舉行。
去年下半年,美日先後推出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岸田內閣又面臨支持率下降、執政基礎不穩困局。在這樣的背景下,此次美日峰會格外令人關注,被指「或是美國2023年最為重大的外交事項」,恐將進一步改變我國周邊的安全生態,其可能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
首先,岸田訪美夯實了日本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日本已成為拜登政府的亞洲第一盟友。岸田文雄參透了美方的恐華心理,訪美期間刻意渲染「中國威脅論」,煞有介事地稱日美正面臨近代歷史上最具挑戰性和最複雜的安全環境,自由、開放與穩定的國際秩序處於嚴重危險之中,日本和美國「永遠無法接受」中國對國際秩序的某些看法,東亞或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中國是美日的「核心挑戰」,日本、美國和歐洲必須採取一致行動共同應對。
岸田拿地區安全說事為防衛擴張戰略找藉口可謂煞費苦心。2011至2020年,美國軍費減少了約10%。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以及駐紮美軍最多的國家,日本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地位獨特。面對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三個擁核國家,美國有點獨木難支,急需日本分擔更大責任,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共同應對中國的崛起。
為了激發日本的大國野心,挾東洋以制華夏,拜登支持「岸田文雄和日本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盛讚日本大幅擴軍調整安保政策,吹捧岸田來訪是美日同盟的一個「非凡時刻」,「兩國關係從未如此親密」,誓言將「全面、徹底、完全致力於兩國同盟關係,更重要的是毫無保留地致力於日本防務」,「在日本國防支出創歷史新高和制定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礎上,推動軍事同盟現代化。」
美方的高調表態給政權不穩的日本首相打了一針強心劑。有了美國的背書,岸田文雄的執政合法性得到了加持,沒有理由不以更大的熱情「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如果日本能夠落實五年軍費翻倍計劃,日本軍費支出可望從全球第九位躍至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位,朝軍事大國地位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對美國而言,這無疑有利於「統合嚇阻」,圍堵中國,維繫自身霸權。
第二,協防台灣有新動作。也許有人會好奇地問,究竟是什麼優先事項促使美日越走越近呢?台灣問題一定位居前列。在這次峰會聯合聲明中,美日再次重申「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在美方看來,儘管澳大利亞和韓國是對華競爭的重要參與者,可望在協防台灣方面發揮作用,但所有這些國家中,最關鍵的還是日本。
冷戰期間,日本關注的是北部的蘇聯,冷戰後轉向東部的朝鮮。過去十年,中國成了日本的「眼中釘」。美日越來越擔心,日本西南群島、台灣及其周邊地區都在中國導彈射程之內,一旦開戰,解放軍很可能輕而易舉地取得海空優勢。俄烏衝突為日本擴軍火上澆油,似乎證明「即使是精心設計的威懾努力也可能歸於失敗,後果可能是可怕的。」毫無疑問,這給自民黨和岸田內閣清除障礙,擴軍備戰打開了新的窗口。
美日一直在評估台灣問題引發嚴重衝突的可能性。日本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警告:「不能排除未來在印太地區,特別是在東亞,出現嚴重局勢的可能性」。據此,美日兩國已着手調整軍事態勢,意欲將更多軍力轉移到距離台灣海岸僅百里之遙的日本西南諸島,打造一個能夠應對島嶼戰的作戰系統,利用群島的分散形勢,形成對周邊海域的輻散式、跳躍式打擊。
1月10日,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美國正計劃在2026年前重組駐沖繩海軍陸戰隊,創設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海軍陸戰隊瀕海作戰團」,以提高對中國軍隊的威懾力和應對能力。此舉並非另起爐灶,而是在現有基礎上加速軍事戰略向大國競爭方向調整,確保在複雜作戰環境下遂行多種任務,意味着美日聯盟開始轉向戰備狀態,明面上是提升離島協防能力,真實目的是應對短期內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
第三,升級防禦態勢,加速軍隊指揮與控制系統現代化。美國與主要盟友都經歷過戰火的考驗,唯獨日本對沖突的準備明顯滯後,尤其是與北約和或美韓軍事聯盟不同的是,美日之間缺乏真正的聯合指揮架構,補齊短板刻不容緩。在東亞安全局勢起伏不定的情況下,日本企圖借烏克蘭危機擺脫「和平憲法」的束縛,開始重塑美日聯合指揮關係,計劃2024年常設一個新的聯合司令部,並設置統合司令官統一指揮日本的陸地、空中和海上自衛隊,這也將有助於緊急情況下更好地與美軍協調。
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已要求在印太地區設立一個新的聯合部隊司令部,以協調統一美、日、韓、菲律賓等國的軍事力量。事實上,美國在亞洲強調的正是加強與盟友之間的合作,將重點放在了「綜合威懾」之上,其中重要一環就是武裝日本,將其打造成地區穩定的守護者,威懾中國任何時候都不敢單方面改變現狀,武統台灣。
1月9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的2026年解放軍登臺兵棋推演顯示,如果日本保持中立,不允許參戰美軍使用基地,台灣必將敗給中國。看來,美日很可能各取所需,構建類似北約和美韓那樣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確保在台海有事狀態下戰時指揮和控制機制的高效運轉。
史丹福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斯奈德(Daniel C. Sneider)一陣見血地指出:「美日之間的聯合作戰計劃,以前是在聯合演習的幌子下進行的,現在開始公開化了。」毋庸諱言,美日聯盟的威懾和作戰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主要矛頭直指中國,勢必給「台獨」勢力發出更多錯誤信號。我宜「防患於未然」,團結國際社會,努力創造適當的戰略環境,挫敗任何分裂中國的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