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進行諮詢,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建議預算案必須精準掌握民生「痛點」,以保障基層生活為首要考慮,透過短中長期性的財政措施適時地支援基層,以解生活困苦。
社協建議向每名生活在貧窮線下及正領取各項社會福利的基層人士派發10000元「基層生活津貼」。現正領取各項社會福利的家庭及人士可以直接將每人10000元生活津貼轉到有關家庭銀行戶口,其他貧窮人士根據半額在職家庭津貼的家庭收入及資產水平經有關家庭申請審核後派發,而未有任何福利戶口的,可以仿效失業援助金的形式,作聲明收入及資產申請。社協估算,派發有關生活津貼的開支應不多於200億元。
社協又建議設立短期失業及就業不足援助金,建議每月正常收入的80%,上限為16000元,每名就業人口最多可領取六個月津貼,作為失業保障的一種,短期可處理失業勞工的困境。長遠而言,政府亦須就設立供款式的失業保險,作廣泛公眾諮詢。
其他短期紓困措施包括:為社會保障、在職家庭津貼、交通津貼及學生資助全額或半額的受惠人提供額外的2個月支援津貼;為公屋租戶提供租金寬免;提供「N無津貼」;電費補貼等。
長遠而言,建議制訂具體財務政策,落實「共同富裕」目標,真正讓市民受惠,讓社會各階層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將2023至24年度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水平訂為不少於25%,確保有持續性的足夠財政資源投入,並全方位改善房屋、教育、福利、醫療、退休保障等政策範疇施政。
另外,社協於今年1月進行「基層市民對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意見」調查,訪問946位基層市民,近乎全數(97.9%)的受訪者認為,財政司司長應向生活在貧窮線下及正在領取各項現金津貼的基層人士發放基層生活津貼;絕大多數(90.1%)受訪者均認為應以現金方式發放,主要原因是可用來繳付各項家居費用(如租金,水電費等)及可更靈活運用。
是次調查顯示,過去一年的疫情困擾基層市民,令他們因失業或開工不足,導致收入減少,但同時因防疫及通脹等原因令開支增加,生活更是百上加斤,因此,基層市民去年獲得消費券,大部分均用於補貼基本生活必須開支,尤其是填飽肚的糧食,未能如政府所願,用於娛樂消費,以振興經濟。(記者 馮煒強 攝影 馮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