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和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也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支撐和重要標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
大城崛起,基礎在實體,支撐在產業。
1980年至1992年,依托開放優勢和政策,深圳實現工業起步,「前店後廠」格局迅速形成,創造了年均複合增速47.9%的「深圳速度」。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不是深圳,一往無前、永無止境才是深圳。
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三來一補」產業還很吃香時,深圳主動放棄簡單的加工紅利,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的戰略方向,一時質疑之聲四起:捨棄自身比較優勢明智嗎?科技幾近空白的深圳能行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深圳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毅然推動產業升級,確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引起不小爭議:深圳會不會陷入產業空心化?科研力量基礎薄弱的深圳能行嗎?
事實勝於雄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2022年,全市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1.3萬億元,占GDP比重突破四成,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但不容否認的是,深圳目前的產業體系仍然存在不少「斷點」和「堵點」,產業發展面臨外部打壓遏制、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等突出問題。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方向演進,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深圳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深圳以製造業「起家」,現在由製造業「當家」。瞄準高端高質高新向上突圍,積極爭創首批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持續穩固「中國工業第一城」地位,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為建設製造強國展現深圳擔當。
傳統產業蝶變為時尚產業。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善於「數」大招風,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着力推動「老字號」開啟「新潮牌」時尚之路,從「淘金時代」邁入「煉金時代」,從「汗水經濟」轉向「智慧經濟」,持續鞏固服裝、眼鏡、家具、鐘表、黃金珠寶等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群結隊」。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新支柱。要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為核心,以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為抓手,沿着育珠、串鏈、結網、成群的路徑,深入推進「20+8」產業集群行動,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母」。
「未來之城」成為未來產業「策源地」。未來產業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革命性力量。要加快推動「未來技術產業化」,重點培育發展合成生物、區塊鏈、量子信息等8大未來產業,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開闢「人無我有」的新領域新賽道,塑造「人有我強」的新動能新優勢。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圳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着眼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更好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融入全國、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服務「國際大循環、國內大市場、灣區大協作」,在更廣區域、更寬領域建圈強鏈,推動形成「頭雁引領群雁飛」「大手牽小手」跨區域產業協作格局。
春無遺勤,秋有厚冀。厚植產業沃土,優化產業生態,深圳必將跑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速度」,種出經濟「高產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