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久
9日美股顯著下跌,但內地股市不為所動,反復走高。市場人士分析內地股市走出獨立行情的背後,是內地股市的話語權更多地掌握在機構投資者手上。
外資湧入提升機構佔比
近年來,內地股市機構化程度顯著提高。首先是外資機構佔比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底,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市值31959.90億元,較2022年10月末的27679.72億元增加4280.18億元,增幅15.46%。與2021年末的39419.90億元數據相比,雖然有所收縮,但從2022年12月份單月數據看,境外投資者已恢復對境內股票的淨增持。
2023年1月份,北向資金機構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淨流入A股超過1400億元,創單月淨流入新高;盡管2月3日至2月8日的4個交易日呈現淨賣出的態勢,但年內北向資金合計淨買入額達1409.17億元。
目前外資持有A股流通股佔比達到5%,不可小覷。
內地機構持股佔比近20%
註冊制的上市條件和交易制度變化對投資者的高要求將加速去散戶化進程,應培育機構投資者,以進一步趨近發達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
目前,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等機構投資者持有流通市值比重由2019年年初的15.7%提高至2022年年末的19.9%,個人投資者交易金額佔比長期超過80%的格局被打破,已下降到60%左右。在業內人士看來,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提高是大勢所趨。
一方面,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後,上市公司數量會越來越多,公司股價波幅也會加大,退市風險也會越來越高,缺乏專業能力的個人投資者獲利可能性降低。「中國資本市場可能會更加適合機構投資者,其市場佔比可能會越來越高。」李求索認為。
另一方面,註冊制下上市公司數量增多和退市常態化,對投研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將推動市場向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風格轉移的同時,A股機構化趨勢會日益明顯。申萬宏源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員龔芳表示,註冊制作為所有標準化、證券化金融產品的基礎發行制度,是優化我國金融結構的關鍵突破口。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對主板現行投資者的適當性要求不變,對投資者資產、投資經驗等不作限制,新股投資應更加謹慎。「這對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的甄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使投資者結構逐步向機構化和專業化趨勢轉變。」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