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作為長壽之都,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亦日益普遍。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0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開場發言中表示,醫衛局估計十多年後,香港慢性疾病病人的數目會由現在的大約220萬增加到300萬,佔總人口37%。
盧寵茂指出,慢性疾病如果不能夠「早發現,早治療」,一旦病情惡化,甚至有併發症,治療會相當困難,甚至是很昂貴,公營醫療會承擔非常大的負荷,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會繼續上升,加上過去三年新冠疫情的出現,令社會更加體會到過度倚重公立醫院第二及三層系統的後遺症是非常嚴重。他指,當局必須作出一些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不只長啲命,更加遲啲病」,不只是提升壽命,更是去提升市民的健康壽命。
盧寵茂認為,基層醫療改革迫在眉睫,政府已於去年12月19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藍圖》針對香港醫療系統的服務提供、管治、資源、人力及科技等五個範疇,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早發現,早治療」為策略,願景是改善市民整體的健康狀況,提供連貫全面的醫療服務,以及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
基層醫療服務其實是服務全香港700萬市民,而非單單服務基層市民。基層醫療提倡「小病在社區」、「預防勝治療」的概念,而不是目前部分香港市民「小病睇專科」或「大病先求醫」等錯誤觀念及求醫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