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藝術不可承受」王小松作品展開幕式暨「多維度繪畫與王小松藝術創作」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上空間ArtSun Space舉行。本次展覽由信雅達文化藝術主辦,上空間藝術中心承辦,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協辦。
展覽展出了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副院長、當代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小松新近創作的近三十件精品力作。其近年來研究與呈現的「多維度繪畫」的形式與理念,不僅融匯了中西方藝術的文化脈絡,也呈現出獨特而恢宏的學術視野,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開幕式現場
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館》雜誌主編張子康擔任策展人,藝術史翻譯家、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哲學系主任沈語冰擔任學術主持。開幕式當天,數百位來賓紛至遝來,共鑒這一藝術盛事。來自全國的20餘位藝術家、策展人、評論人出席研討會並先後作出精彩發言,圍繞王小松藝術創作的風格及歷史脈絡與「多維度繪畫」理念進行了高水平、多角度的探討。學者們暢所欲言、意猶未盡,研討會持續三小時,現場掌聲不斷。
策展人張子康在開幕式上致辭
張子康在策展札記中提到,作為6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王小松既有着那個特殊年代所特有的成長經歷,也有着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與藝術追求。王小松1983年考入中央工美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書籍裝幀系學習,1990年到柏林藝術大學視覺傳達系學習,東西方高等學府的專業學習為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尤其在他大學求學期間,正逢85美術新潮興起,那是中國藝術界思想活躍的時代,在開放的文化環境下,西方的各種藝術思潮湧入中國,傳統藝術意識受到衝擊。在這種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激盪中,王小松一直保持着對藝術敏感的感知力與對文化思潮的深度思考。這段特殊的經歷也構建了他對於藝術的思辨力,能從自己的思考中去內化藝術史上諸多問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認為,王小松把平面的和立體的兩種視覺元素結合在一起,這種真與幻、虛與實的關係,通過對材料的實驗和單純色彩的運用,使作品形成一種具有現代意味且能夠產新穎關係的視覺景象。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 以視頻方式對作品進行解讀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認為:王小松把平面的和立體的兩種視覺元素結合在一起,這種真與幻、虛與實的關係,通過對材料的實驗和單純色彩的運用,使作品形成一種具有現代意味且能夠產新穎關係的視覺景象。
楊肖蓉在致辭中闡述了上空間與藝術家王小松之間的高度契合:「此次展覽是上空間開館元年的開年大展,其意義非凡。上空間是由信雅達文化藝術於2022年投資創立的全新品牌,信雅達文化藝術深耕藝術領域12年,其發源於浙江,扎根於浙江,同時致力於為藝術家、收藏家打開一扇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窗口。」
本次展覽展期將持續至3月18日。
藝術家簡介
王小松參展作品
王小松,1964年出生於中國武漢,1987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著名藝術家吳冠中、劉巨德教授,1990年,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深造,被柏林藝術大學授予德國造型大師生殊榮,並旅居德國長達13年,作品曾在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里卡爾第宮殿」展出,負有盛名的德國科布倫茨路德維希美術館、德國呂貝克美術館也曾為其舉辦個展,同時,王小松也是首位在維也納分離派創始地「藝術家美術館」舉辦個展的中國藝術家。近期,國際頂級藝術畫廊倫敦翡翠畫廊·Halcyon Gallery與王小松展開藝術合作,該畫廊曾舉辦過鮑勃·迪倫的個展,同時波普大師安迪·沃霍爾也是該畫廊的簽約藝術家。2003年王小松回國任教至今。(趙若涵 徐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