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復常之路愈走愈快,盛事一浪接一浪。繼早前渣打馬拉松復辦之後,樂施毅行者昨也再次起動,長洲搶包山後天亦將接受報名,日前更首次以主場身份舉辦中國男籃的世界盃預選賽。未來兩月還將有國際七人欖球賽、高爾夫球和板球等賽事,另外又有流行文化節,巴塞爾藝術展下月底也將在會展接力舉行,許多國際知名歌手和組合亦接踵來港開演唱會……目不暇給的大型活動,見證了香港「盛事之都」地位的火速恢復,旅遊業自然同步受惠;然而,香港不應僅滿足於恢復舊貌,還應力爭業界發展更上層樓,配合連串盛事吸客,推動升級革新,進一步提高香港旅遊競爭力,把「旅遊天堂」的金漆招牌擦得更亮。
香港旅客恢復速度,不單比想像中快,且還勝過區內其他地方。入境處資料顯示,過去七天每日平均有6.3萬名旅客入境,相當於去年底取消黃碼時的20倍左右,亦較本月初跟內地恢復通關時翻了一番,增幅可謂驚人。更重要是,新加坡和日本較香港更早放寬入境檢疫要求,前者最新日均旅客人次停滯於3萬水平,後者同期人次則不足5萬,即香港不單後來居上、反超前了,隨着恢復通關的政策發酵,加上連串盛事和「你好,香港」的宣傳助力,還可預期來港旅客人數將愈增愈多。
旅客數字固然重要,除了追求量的增加,質的提高也很重要。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美食天堂」之譽,但包括內地客在內,旅客日益看重體驗式旅遊,不再停留在吃和買的層面,這意味香港旅遊業要升級革新,完善及宣傳更全面的「旅遊天堂」形象方成。事實上,旅客留港天數亦有延長空間,譬如疫情前,來自北亞(日韓為主)的旅客平均逗留時間只有2.3天,內地過夜客亦僅3天左右。
吸客是第一步,留客是第二步;香港有顏值有內涵,絕對有條件供旅客多花時間在港深度旅遊。為此,香港既要多開拓新的景點,還要用好每一個景點,包括做好相關的配套及宣傳。好像自然風光,由地質公園、海岸公園,到米埔、濕地等保護區,以至大大小小離島遊,特別是旅客愈來愈喜歡在港行山,在規劃和推廣相關的本地遊、郊野遊配套,誠大有發展空間——每個一天遊,都令旅客多留港及多消費一天。此外,由M+、故宮博物館等基建,到文化、藝術、體育等盛事,基建、盛事與景點之間能否發揮更大協同效應,譬如交叉宣傳,或一張門票可獲多個景點優惠?除了發掘本地版「一程多站」,亦可與灣區各地開拓「一程多站」;適逢特首李家超剛率團出訪大灣區,澳門特首賀一誠今日又將率團訪港,在「一國兩制」優勢下彼此誠可加強旅遊合作,包括研究便利區域性過關。
今時今日,大家都明白旅遊業有多重要,其貢獻不限於GDP,且可創造大量就業。不光如此,旅遊業尚有利於「說好香港故事」,讓旅客透過親臨香港,來了解第一手最準確的資訊,一同見證香港的穩定繁榮,並作為認識中國文化的踏板。借力「你好,香港」宣傳,來讓「盛事之都」、「旅遊天堂」招牌更光更亮,讓香港魅力更加閃耀!(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