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至25日,香港傳媒高層人士大灣區參訪團開啟一連三天考察行程,香港商報、香港經濟導報負責人丁時照等本港傳媒高層會先後赴廣州、深圳、東莞參訪,親身感受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蓬勃發展。今次參訪團由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組織,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擔任參訪團顧問。
25日上午,參訪團來到深圳開啟第三天的行程。深圳、香港,山水相連,一灣相擁,發展共進,成就共榮。
9時許,參訪團乘車到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進行考察。比亞迪工作人員向參訪團介紹企業發展歷史、專利技術研發等情況,現場展示最新車款和內部構件等。
在現場,記者感受到國產製造的強大。展廳內擺放着比亞迪最新型的電動車,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不少參訪團成員坐上駕駛座,親身感受座椅的舒適感。參訪團成員表示,比亞迪的製造能力,看後讓人嘆服,這樣的國產讓人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展廳內有一面「專利牆」,上面的「技術為王,創新為本」八個大字格外醒目,而這僅是比亞迪專利中的一部分,參訪團成員再一次感受到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迅速與強大。據介紹,比亞迪現有超過4.9萬名技術研發人員,平均每天申請11項專利、取得9項授權專利。目前在全球累計申請專利3.8萬項、授權專利2.6萬項。
據悉,比亞迪成立於1995年2月,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業務橫跨汽車、軌道交通、新能源和電子四大產業,是在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的世界500強企業。
比亞迪在海外有6個生產基地,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巴西、日本、匈牙利和印度,生產內容涵蓋純電動巴士、純電動卡車、動力電池包組裝、太陽能組件、以及汽車模具等。
比亞迪集團在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2677億元,同比增長84%,已吸納就業60萬人。
參訪團考察比亞迪。記者 黃鶯 攝
其後,參訪團一行乘車來到河套深港協同創新中心進行考察。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歌曲《東方之珠》,曾是深港一河相連的記憶。登上河套深港協同創新中心44樓,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窗外的深圳河將分隔兩岸的深圳、香港緊緊聯繫在一起。
「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特點,讓合作區具有「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經濟特區」的雙重制度優勢,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參訪團在深港協同創新中心考察。記者 黃鶯 攝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玲(前排左五)及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筠(前排右三),與參訪團合照。記者 黃鶯 攝
據悉,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接壤處,面積僅3.89平方公里,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園區,包括皇崗口岸片區(佔地1.67平方公里)和福田保稅區片區(佔地1.35平方公里)組成。
這裏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平台。
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黃偉向參訪團介紹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他表示,深港兩地在科創上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因此要攜手合作。香港有國際一流大學和人才,可隨時聯通國際網絡以及國際通行的法律和制度,但空間小、成本高,市場容量不足,轉化能力欠缺,而這些剛好是深圳的優勢。他形容雙方合作是天作之合。黃偉又指,預料園區完全建成後,可以提供15萬個高價值的工作崗位。
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浚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年加快推進合作區建設,推動盡快出台合作區發展規劃,引進20間重點企業研發中心,超過10間港澳科研機構,努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一個重要節點,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的新標桿。
參訪團成員表示,「河套」連結港深兩地,通過今次採訪,感受到深圳這個新興城市的無限生機,港深「雙向奔赴」,未來一定大有作為。(記者 黃鶯 蔣璐)
製圖: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