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協同灣區 香港創科前景可期

【商報時評】協同灣區 香港創科前景可期

責任編輯:楊眉 2023-03-03 08:14:2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最近已成香港熱門話題。繼特首李家超日前與媒體暢談之後,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昨又接受傳媒訪問,表示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屬於背水一戰,因面對着激烈競爭,周邊地區發展非常快,但香港有優勢,是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國最具國際化的城市,所以香港未來一定要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這一優勢。政府高層密集發聲,釋放了香港重鎚發展創科的信號。相信在國家支持下,有「一國兩制」優勢,加上「大灣區」協同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前景可期。

 眾所周知,創科就是未來。香港的傳統四大支柱產業,受惠於國家不斷發展,固然仍有不少升級拓展空間;不過,方興未艾的是創新科技產業,這是未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還可透過善用科技來提升其他行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多元化發展和就業機會。香港在創科發展方面,其實擁有不俗基礎和優勢,既有不少世界一流學府、尖端基礎研究、眾多科研人才,還有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健全的司法制度等。所以,國家對港寄予厚望,2017年即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十四五」規劃並提出以香港深圳等作為重要引擎,將大灣區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

 港府對創科也高度重視,全力推動。特首施政報告就此制訂了四大發展方向,包括完善創科生態圈,實現香港「再工業化」;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及後出台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更提出八大重點策略,分別是:完善創科生態圈,促進上中下游相互發展;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豐富創投融資渠道,支持初創和產業發展;普及創科文化,提升整體社會創科氛圍;充實創科人才資源,建設國際人才高地;加快香港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步伐,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善用香港國際化優勢,拓展環球創科合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生命科技及人工智能、微電子研發院、培育初創企業、新型工業化等範疇,皆加強了支援措施。而北部都會區將打造為國際創科新城,加上落馬洲河套將發展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更可進一步擴大雙城強強聯手。美歐對創科有注資和產業扶持,本港上述政策和規劃,應該說是奮起直追。

 得天獨厚的是,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創科帶來無窮機遇。正如李家超所言,香港在上游基礎科研具有優勢,大灣區其他城市則在下游生產具備優勢,如果香港可以鞏固中游,把研發成果產業化,整個大灣區便能互補互利。孫東也指,科研轉化是香港短板之一。灣區正可作為跳板,既可作為科研成果的生產線,亦可推動香港的新型工業化發展。

 展望未來,香港要發揮既有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大灣區機遇,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由此推動香港經濟更上層樓,締造更好發展空間。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責任編輯:楊眉 【商報時評】協同灣區 香港創科前景可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