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進入起步之年。在沒有相關經驗、案例可供參考的前提下,山東如何在龐大的工業、農業、人口基礎上,穩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面對紛繁複雜的改革脈絡,我們不妨以一輛車為切入點,管窺萬眾矚目的綠色低碳「山東實踐」。
2018年,山東濟南街頭出現了藍色塗裝的的士,是為濟南的士新能源替代的開始。四年多以來,從之前的零星試點到現在的俯拾皆是,濟南的士演進的過程,也見證了乘用車電氣化改造的歷程。電動汽車代替燃油車,最顯著的功效在於尾氣零排放所帶來的「綠色」效益,但同時電動汽車充電所間接引發的碳排放亦成為一個焦點問題。
「綠色」的電動車為什麼不一定「低碳」呢?以普通家用場景舉例:一輛1.6升排量的家用轎車,每百公里需要耗油7.5升左右,因每升燃油燃燒後將產生約2.4千克二氧化碳,則一百公里產生約18千克二氧化碳。而目前常見的電動汽車每百公里約耗電17千瓦時,如果電力來源以煤電為主,則行駛一百公里會間接排放約17千克二氧化碳。
以上這道簡單算術題背後的問題,並非只有山東正在面對。同樣,電氣化改造所間接引發的隱性碳排放也不僅發生在以電動汽車為使用端的鏈條中。
怎樣才能既綠色又低碳地用電替代化石能源?問題的答案在電力的生產端,即不斷提升光電、風電等幾近零碳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
今年2月7日,山東省能源局印發《2023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到 2023 年底,電力總裝機達到 2 億千瓦左右,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 8000 萬千瓦以上,佔比達到 40%以上。
2月15日,山東省能源局副局長王福棟在發布會上表示,在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過程中,山東將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供消兩端集中發力,大幅增加清潔能源供給,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王福棟介紹,在供給端,山東將重點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膠東半島核電、魯北鹽鹼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魯西南採煤沉陷區「光伏+」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促進新能源基地化規模化開發,實現新增電力消費主要由清潔能源提供;同時,在消納端,全面實施新型儲能工程發展行動,加快文登、濰坊、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燃機項目,深挖電力需求側響應資源,着力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促進新能源高比例消納。
以上只是推進綠色低碳過程中的一個場景,而這樣類似的亟需解決的場景分布在不同的行業、產業中,不勝枚舉。作為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近年來,在綠色低碳領域湧現出越來越多「山東經驗」。
過去五年的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山東通過大力整治排放端,極大改善了全省的生態環境質量。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山東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6μg/m?,同比改善7.7%;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73.2%,同比改善2.1個百分點;全省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3.0%,優於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15.7個百分點;V類及以下水體連續兩年保持清零。
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山東對新建項目提出了嚴苛的要求。2022年4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山東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試行)》,要求新上「兩高」項目必須實行碳排放減量替代,並明確了實施範圍、替代來源、核算方法和管理要求等內容:山東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出台「兩高」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辦法的省份。
通過碳排放量的減量替代倒逼「兩高」行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山東於今年出台的《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與《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從科技攻關、產業體系、降碳減污擴綠等十個方面,對先行區發展進行了詳盡規劃。
去年6月15日,「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山東濟南舉辦,其間,交通運輸、餐飲住宿、外購電力熱力、會議用品以及廢棄物處理等所有會議流程產生的碳排放量都被記錄在冊,並通過華電集團山東分公司捐贈並註銷的20噸全國碳排放配額以及山東中和碳排放服務中心有限公司捐贈並註銷的20噸CCER,足額抵消了總量為35.67噸的二氧化碳當量。
今年1月初,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開展山東省大型活動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大型活動組織方應根據大型活動的實際開展情況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為碳抵消提供準確依據,同時通過購買碳配額、碳信用的方式或通過新建林業、海洋項目產生碳匯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動實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實現大型活動碳中和。
本報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根據《山東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碳普惠平台將在今年年底前上線。(侯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