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全國重要古窯遺址,將『中國窯』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中國窯』文化品牌,對樹立文化自信至關重要。」2023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建議推動「中國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自二千年前中國開通絲綢之路以來,陶瓷作為最早走出國門進行文化交流的媒介,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傳播中華文明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中華文明作為最早掌握瓷器燒造技術的文明,為人類科技、藝術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推進文化高地建設,必須找準最具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陶瓷在文化符號中擁有承載文化豐富、歷史傳承悠久、國際認知廣泛的先天優勢。」郭愛和認為。
郭愛和介紹,從仰韶文化時期出土的大量精美陶器到夏都二裏頭遺址發掘出土堪稱中國第一瓷的「象鼻盉」;從漢唐時期中國制瓷業達到世界頂峰再到宋代的「五大名窯」,中國-china-陶瓷,就是世界對中國的認識。陶瓷既是我們的國名,也是5000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見證。目前,我國有76處以上陶瓷古窯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古文明,陶瓷伴隨了中華文明的全過程。
因此,郭愛和建議,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聯動涵蓋陶瓷古窯址的河南、河北、陝西、山東、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江蘇等省(市、自治區),將76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古窯址整合,聯合申報「中國窯」世界文化遺產。
建設「中國窯」陶瓷博物館群,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中國瓷器各歷史階段的製造、藝術、功能等特點,以及對世界各文明的傳播影響和吸收借鑑。舉辦「中國窯」陶瓷藝術節,「中國窯」陶瓷藝術展和國際巡展等,廣泛進行國際研討交流,奠定「中國窯」的國家地理屬性。讓世界了解「中國窯」,讓中國陶瓷走向世界。
同時,加大夏都二裏頭遺址等全國陶瓷古窯址的發掘研究力度,着力通過考古發掘掌握相關手工業生產區情況,對全國各地出土的陶瓷器物進行歸類造冊,對「原始瓷」器物進行科技考古進行全方位分析。加強全國陶瓷古窯遺址理論研究,從學術角度進一步提升「中國窯」陶瓷文化的研究成果。(記者 郭軍勝 郭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