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層出不窮,有不法分子打着「慈善」「捐贈返利」「刷單賺佣金」為名,用情懷加利益誘惑捐贈詐騙,嚴重消耗公眾的愛心,衝擊着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嚴重影響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次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的監事長黃西勤帶來了《關於提升慈善組織防詐騙工作的建議》。黃西勤表示,希望社會能夠加大公眾對於公益慈善領域基礎認知的宣傳科普的同時,相關部門也能搭建慈善組織與相關部門溝通窗口,建立申請白名單機制,降低慈善組織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詐騙行為帶來的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黃西勤
詐騙案件頻發 慈善組織公信力受挫
近年來,中國的慈善事業得到飛速發展。然而這也使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慈善領域,騙子會打着既能公益捐贈又能返利返佣金的名義做廣告,待與受害人建立聯繫後,會向受害人發送公益基金會的捐款碼,而這一捐款碼很可能是騙子提前下載好的官方正規公益基金會的捐款碼。騙子會要求受害人捐贈10元到50元不等的小額本金,並且給予及時返利。受害人看到捐贈能夠及時返利,並且能夠從網絡上查詢到這些公益平台,便會信以為真。而騙子在受害人做完幾單試水後,就會以任務升級為藉口要求受害人墊付大額資金進一步參與任務,並下載指定虛假APP,在該APP內進行所謂的捐贈返利。這時受害人會根據前期正規公益平台的公信力繼續轉賬做任務,結果這些錢就流入了騙子的口袋,當然是無法提現,受騙上當。
根據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秘書處、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調研統計,僅2022年就有20多家大型公益慈善組織先後發布嚴正聲明,對其遭遇的被不法分子冒名的詐騙活動予以譴責和澄清,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黃西勤表示,這些詐騙行為在2022年已發現多起,雖然詐騙金額小而零散,但受詐騙人數眾多。受害人報案後,慈善基金會的銀行賬號將會被凍結,且基金會將面臨着大量小額捐贈款項的退款,慈善組織面臨公信力受挫的同時面臨着大量繁瑣的退款溝通工作,嚴重影響了慈善組織的正常運營。實際上,任何正規公益組織不會進行任何捐贈返利行為。
當前機制下 慈善組織維權困難
雖然捐贈詐騙現象頻發,慈善組織維權和防詐之路卻舉步維艱。黃西勤表示,當詐騙發生時,慈善組織通常第一時間報警並在掌握實際情況之後立即發布申明,向捐贈人說明捐贈不可能返利、集資捐贈是違法的,並澄清所發生的詐騙源於不法分子盜用自身名義,但是由於傳播力度不足等原因,此類違法犯罪行為很難被更多捐贈人及潛在捐贈人了解。
並且,詐騙事件出現後慈善組織對於來路不明的可疑信息發布難以追蹤。大多數的詐騙信息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傳播,在網頁難以搜尋到相關信息。詐騙分子善於隱藏,例如將伺服器設在境外,規避境內備案許可制度,境內網警無法查詢詐騙信息來源。與此同時,可能假冒公司名義、使用他人的銀行賬戶等隱藏自己,信息發布的源頭難以探明。此外,慈善詐騙立案過程困難,案件持續周期較長,由於不法分子、受騙人、慈善組織三方存在信息差,導致出現取證不及時等實際難題。由於諸多原因,使得慈善組織在維護捐贈人及機構合法權益的道路上困難重重。
防詐事前預防是關鍵
為防止此類案件繼續發生,黃西勤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加強防詐宣傳,並加大公眾對於公益慈善領域的基礎認知。她在建議中表示,民政部門應聯動行業樞紐優勢,以點到面覆蓋社會組織防詐騙宣傳作用,號召聯動各大行業組織,發揮行業組織平台樞紐作用發揮其號召力和影響力,帶動全行業的防詐騙宣傳工作,進一步增加防詐騙工作覆蓋度,提升慈善組織防詐宣傳與傳播力度。
鑑於目前慈善組織詐騙事件暴露出的公眾對於公益慈善領域的認知缺乏,應進一步對公眾進行公益慈善領域基礎認識的宣傳科普,普及公募平台、公募基金會、慈善組織查詢平台、慈善組織相關法律法規、非營利性等基礎認知科普。
公益慈善平台組織也應發揮組織擔當,收集整理慈善組織日常應對詐騙事件的相關典例,出具詐騙防範、輿情監測、危機應對相關工作指引,讓慈善組織能夠很好地應對詐騙事件危機,降低詐騙事件帶來的影響,維護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
此外,為降低慈善組織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詐騙行為帶來的影響,黃西勤還建議,搭建慈善組織與相關部門的溝通窗口,建立申請白名單機制。目前,一旦受害人報案,慈善基金會的銀行賬號就會被全部凍結,這樣一刀切的方式嚴重影響了基金會的日常運行。改為建立慈善組織申請銀行賬戶白名單的機制後,賬號將會通過限額止付的形式代替賬號全部凍結的處理方式,屆時凍結的資金將只涉及涉案金額,對慈善基金會日常運營的影響將會降低。(記者 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