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是文化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如何助推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振興?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靖窯陶瓷坊創始人伍映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非遺人才的培養力度,鼓勵與推動非遺古技復活工程。
傳承人是非遺保護傳承的核心和關鍵。一直以來,中國非遺技藝傳承人的培養主要以傳統師徒模式為主,需要經過較為漫長的時間歷練才有可能學得精髓。而如今,中國非遺技藝傳承卻面臨着傳承人年齡偏大、技藝傳承後繼無人的窘境。
那如何鼓勵年輕人留在非遺行業,維繫好非遺傳承的保護與發展?伍映方表示,希望提高非遺傳承人的身份地位,提高國家對非遺人才的財政補貼,大力支持非遺人才申報高層次人才認定、享受高層次人才政策紅利,加大對非遺人才培養的資金支持力度。
同時,他還建議有關部門針對非遺設立獨立的系列職稱,優化非遺人才的職業技能認定程序,將非遺人才納入國家專業人才評價和管理體系。
非遺,濃縮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2022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對制定傳統工藝數字化保存標準、開展項目保護傳承情況評估等提出了要求。
如何讓這些活化石真正的活起來?伍映方建議相關部門,鼓勵與推動具有重要價值文物的古技復活工程,鼓勵民間資金、基金與國家財政撥付互補的課題研究資金來源,鼓勵院校、非遺傳承基地、非遺傳承人、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從業者等共同參與。
同時,為助推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他還建議成立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探索建設全面性、整體性、專業性、系統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標準頂層設計,逐步構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準化體系,並以此為依據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去偽求真,凈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的市場環境。(郭美勤 周萬里 黃凌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