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進行的香港賽馬打吡大賽,共吸引了超過65000名馬迷入場,好不熱鬧。在距離馬場咫尺之遙的一個樓層里,還有一群人,他們在賽前數小時已着手處理手中的檢測樣本。
這裏是香港賽馬會的賽事化驗所。與人聲鼎沸的馬場相比,化驗所如同另一個世界。這裏沒有聲浪與喧囂,只能聽見機器的轟鳴。這裏沒有手舞足蹈的馬迷,只有埋頭分析數據的工作人員。屏幕上跳動的數字不是賽事成績,而是一項項化驗參數。
2月28日,工作人員在香港賽馬會賽事化驗所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走進這個佔地兩千多平方米的化驗所,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各式各樣的化驗儀器佔滿了房間的每個角落。化驗所擁有約70名員工,他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如同一台運轉良好的精密儀器,負責對賽前、賽後及受訓期間收集的馬匹血液、尿液和毛髮樣本以及騎師的賽後尿液樣本進行各項檢測,查驗是否含有違禁物質。
馬匹藥檢的難度有多大?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在一個游泳池裏放一勺糖,然後檢測出來。」
何毅雯在2018年被委任為化驗所主管。擁有香港大學博士學位的她,畢業後隨即加入化驗所從事藥物檢測及有關研究工作,至今已二十多年。就像千分之一秒可以決定冠軍的歸屬,化驗所的工作也容不得半點誤差。多年下來,她習慣了這份工作帶來的各項挑戰,也深知身上背負的責任。
「我們的工作很有使命感,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確保賽事的公平公正,希望馬匹的表現不受任何藥物的影響。」何毅雯說。
2月28日,工作人員在香港賽馬會賽事化驗所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賽馬是速度的比拼,化驗所的日常同樣是與時間賽跑。中午12點半開賽的賽馬日,化驗所的工作往往從早晨7點半就開始了。每個賽馬日的參賽馬可能會超過百匹,化驗所需要在開賽前30分鐘完成對所有樣本、數以百計的違禁藥物的測試。
所有出賽馬匹除了必須接受賽前檢測外,賽馬會競賽董事小組還會在賽後進行抽樣,其中包括獲得第一及第二名的馬匹,以及表現不理想的熱門馬匹。此外,競賽馬匹也須於其他時間接受檢驗。一年下來,化驗所檢測的樣本超過兩萬個。
賽場上的馬蹄聲有多奔放狂野,化驗所的工作就有多謹小慎微。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何毅雯與她的助手們儘可能在每個環節做到萬無一失。用何毅雯的話說,由樣本瓶,到樣本收集,再到樣本測試程序,潛在的法律挑戰都要考慮周詳。
即便一個看似簡單、用於收集樣本的膠瓶,也隱藏着大學問。據介紹,化驗所會對每一個樣本瓶進行徹底清洗,然後打上封條,直至相關人員收集樣本時才打開封條。
何毅雯詳細介紹了一次尿液樣本採集的過程:「每份樣本都會用一套三個樣本瓶,分別是A瓶、B瓶及清水監控樣本瓶。在收集樣本前,我們會先打開預先注有清水的A瓶,然後將A瓶的水倒進B瓶稍做沖洗,最後再將水由B瓶倒進清水監控樣本瓶封存。A瓶會直接用來收集馬匹尿液,部分尿液會倒進B瓶以備將來確證分析之用,清水監控樣本則用以證明測試結果非來自樣本瓶污染。」
如果說賽馬是香港的一張名片,那麼已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賽事化驗所則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方法,維護着賽事公平、公正的底色。據介紹,基於香港本地良好的監管制度,從2012年到2022年,香港賽馬藥檢呈陽性比率約為0.052%,而經賽馬會賽事化驗所檢驗的海外樣本的陽性比率約為4.44%。
「可能因為香港人都知道我們的檢驗太嚴了,所以都不敢犯錯誤。」何毅雯笑着說,「不進行藥物測試,受影響的不僅僅是馬匹,還有香港市民的信心。我們作為具有公益性質的機構,必須嚴格把關,回饋社會的信任。」
2月28日,工作人員在香港賽馬會賽事化驗所工作。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出色的業務能力,讓香港賽馬會賽事化驗所的名聲享譽世界,何毅雯和同事經常成為海外化驗師們的諮詢對象,也多次為北京奧運會等大型國際賽事承擔檢測任務。化驗所門外有一面牆,上面掛滿了大大小小的證書,記錄着這間「小屋」的榮耀:
這裏2001年獲得國際馬聯授予的「參考化驗所」資格,是亞洲首個獲此資格的化驗所。自1999年以來,化驗所應國際馬聯等超過50家海外監管機構的要求,進行了超過1100例樣本(B樣本)的覆核檢驗。
這裏曾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殘奧會馬術比賽的所有A及B樣本、抵達後選驗樣本和其他選驗樣本進行檢驗,每例檢驗平均只需兩天即可完成,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這裏自1993年以來,就在不斷更新一個龐大的禁藥質譜資料庫,供國際賽事化驗師協會在世界各地的會員使用。
……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牆上的榮譽不僅僅是對化驗所的肯定,更是今後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何毅雯介紹,負責化驗並不意味着只待在實驗室,重複做一樣的工作。賽事化驗所的檢測人員也會參與研究,開發更多藥檢新技術,並與不同國際組織交流。
「化驗所工作人員的崗位會不時調動,這不但能讓從業人員保持工作的新鮮感,更有助於他們的職業發展。」何毅雯說。(新華社記者 韋驊 參與記者:萬後德、許朗軒)
頂圖:2月28日,香港賽馬會賽事化驗所主管何毅雯介紹樣本庫。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