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深圳,溫暖濕潤,連綠色都濃郁濕漉。陽光與陣雨交替,大海同山巒相連;生機與繁茂相依,想像與幻覺共生。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仿佛這裏一切皆有可能。
在這個時節,另一個深圳,撲面而來。
她不是「速度深圳」,也不是「經濟深圳」,而是不那麼為人熟悉的另一面,「文藝深圳」。
北京的「深圳風」
4月7日晚,深圳原創精品舞劇《詠春》登陸國家最高藝術殿堂北京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標性建築,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
2007年建成開業後,在這裏演出過中國國家芭蕾舞團的《天鵝湖》,蘭州歌舞團的《大敦煌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茶館》…… 國家大劇院是中國藝術表演的頂級殿堂,也是大眾文化生活的活動區域。地方文藝精品,登上這個舞台,歷來殊為不易,也彌足珍貴。
(圖 / 深圳衛視記者王濤 攝)
《詠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專項扶持資金與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共同資助。
該劇以電影《詠春》為引,創新地將武術與舞蹈融合,五大功夫門派詠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極拳、太極拳中的武學招式將結合古典舞、現代舞的舞蹈特質集中呈現。
今年3月《詠春》全國巡演在深圳啟航,走過長沙、東莞、珠海,此次進京演出,是作為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演出的開幕大戲率先登台。
(圖 / 深圳衛視記者王濤 攝)
據悉,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演出,共由10台30場國風舞劇組成,匯聚了全國頂尖舞蹈樂團和一線舞者,可以說,想一窺中國舞蹈的時代風貌,這是最好的窗口。開幕大戲的分量也不言而喻。
北京的「深圳風」——舞劇《詠春》的這個分量從哪裏來?用一位學者的話來回答:在傳統與現代的聯結中,《詠春》照見了時代的倒影。
《詠春》照見時代的倒影
在雜文《論睜了眼看》中,魯迅說:「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
一個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一個民族的復興,關鍵在精神。優秀作品,始終與時代同向而行、同頻共振。
從這個意義上講,深圳之前最為人熟知的文藝精品《春天的故事》,飽含的是中國人民對改革開放新畫卷的深情期許,並因此具備了穿透人心的力量。
而《詠春》則植根粵港澳大灣區人文風貌,緊扣時代脈搏,致敬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的平凡人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這或許是這部深圳出品的舞劇強大民意的基礎所在。
「懷抱夢想奔赴山海,只為追尋心中那一束光。」
這是對《詠春》最佳詮釋——這是一部致敬平凡人的英雄故事舞劇。它以上世紀90年代一個深圳劇組拍攝的電影《詠春》為引,將「戲外」的《詠春》劇組與「戲內」赴香港打拼的葉師傅兩條線索在劇中並行展現、無縫切換,兩個故事承載的「拼搏精神」在不同時空中同頻共振、溫暖人心。
英雄,如戲裏的「葉師傅」,從「詠春堂」的掛牌到親手摘牌,打破門戶之見、將畢生武學毫無保留地傳揚四海,播下了詠春的種子,枝繁葉茂成一棵參天大樹。
平凡,如戲外的「電影人」,至今時今日每一個懷抱着理想奮鬥的普通人,皆是這棵大樹的枝枝蔓蔓,每一根枝杈都在盡全力輸送養分,每一片綠葉都在用生命歌詠春天。
「雙線敘事的結構,兩個時代的故事與人,在劇中彼此呼應和共振,這個故事因『英雄』而來,由『追光者』而展開,最終落在『理想』,這與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脈相承。」編劇馮雙白說。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詠春》北京首演次日,同樣來自深圳的舞劇《深AI你》於4月8日登陸佛山,正式開啟了全國巡演的第一站。(詳情見往期報道👉🏻「被AI感動到了...」舞劇《深AI你》首演!觀眾動情落淚)
這部中國首部人工智能題材舞劇,講述了在人工智能機械人飛速迭代的未來,自幼失去母親的主角小海和陪伴其成長的AI機械人,展現出成熟的人工智能所賦予人類的情感慰藉與倫理困境,進而探討了人與AI是否能夠產生真實感情等哲學問題。
「作為一部當代舞劇,機械人、或者說具身化『AI』的舞蹈很具有『當代性』。」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於平如此評價。
在當代街舞的動作形態中,機械人、特別是那種宛若在太空行走的機械人的舞步是很有特色的一類。這種舞蹈的出現,既是劇情描述場景營造的需要,也體現出舞劇出品的深圳都市文化的特徵。
因此,說到底,無論是《詠春》還是《深AI你》,精神底子、根基還是在深圳。在速度的深圳,在經濟的深圳,更在於文藝深圳的「詩與遠方」。
深圳的「詩與遠方」
深圳有沒有文化?
上世紀90年代,這個問題曾在國內文化界引起一場大的爭論,學者、媒體人各抒己見。
如今回望,令人慶幸的是深圳沒有糾纏似是而非的爭論——深圳一以貫之都是那麼「深圳」,而是用一步步堅實的足跡將「文化立市」「文化強市」鐫刻在城市的發展史上。
「我們可以在經濟建設上創造讓世人矚目的奇蹟,為什麼不能在文化建設上創造自己的品牌,在文學藝術上創造自己的風格?」
「高舉中國精神、特區精神旗幟,把握時代脈搏,善於創新創造,讓藝術理想照進特區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的現實,努力創作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氣派、深圳風格』的優秀作品。」
這是深圳的自我鞭策與奮起。
從2003年在全國率先確立文化立市戰略,到2012年樹立文化強市目標、2015年發布並實施《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深圳始終把文化發展作為最重要的戰略任務之一,尋找更可持續的發展動力,使文化成為城市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文學深軍」,湧現出吳啟泰、陳秉安、鄧一光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作家,以及胡經之、高建平、章必功等一批國內學界公認的文藝評論家。據不完全統計,近10多年來,在全國、全省各類文學獎項中獲獎的深圳文學作品有100多部。
「音樂深軍」,蔣開儒、姚峰、唐躍生、何沐陽等,推出了一大批深圳原創音樂作品,形成了中國音樂的「深圳現象」。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共有18件音樂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61件音樂作品獲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
「影視戲劇深軍」已顯雛形。一大批藝術精品在全國大獎中獲獎或得到高度評價。電視劇《命運》《天地民心》皆獲長篇電視劇飛天獎三等獎。電影《鄧小平小道》《奇蹟·笨小孩》獲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多項提名。
近期,深圳更是進入文藝精品的高產期。除《詠春》《深AI你》外,還接連推出《獨角獸》《雲身》等科幻題材話劇、舞劇。
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陳躍紅在接受深圳衛視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幻的舞劇、話劇同時出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說明深圳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創新性、原創性。
這就是誕生《詠春》《深AI你》的「熱帶雨林」,而所有的文藝精品既注重原創、創新,又都與這座城市、這個時代肝膽相照、同頻共振。
電影《奇蹟·笨小孩》中的深圳,是「人人都有機會創造奇蹟」。舞劇《詠春》中的深圳,是「懷抱夢想奔赴山海,追尋心中那一束光」。舞劇《深AI你》中的深圳,是「在無法預知的未來,我們永遠追求愛、尊重和平等」。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鄧一光曾這樣形容深圳:2000萬座孤島形成的一片大陸。因為這座城市,連接我們的從來都不是血緣關係,而是40餘年來形成的中國從未有過的文化和精神,那是服務型的政府、優秀的市民、繁榮的商業和開放包容自強拼搏的精神。
「只道當時是尋常」,或許多年後回望,我們會發現,2023年是深圳文化發展史需要特別標記的一筆。(作者 郭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