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妥應對日益複雜嚴峻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深圳海關堅持「關口前移」,持之以恒做好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紮實開展「國門綠盾2023」「異寵」等專項行動,把牢國門生物安全關口,持續凸顯動植物檢疫在保障國門生物安全方面的作用,為生態文明建設、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據統計,去年以來,深圳海關共截獲有害生物490種2.7萬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53種2659種次,關區首次檢出草莓潛隱環斑病毒等檢疫性有害生物,非貿渠道截獲外來物種種次居全國海關第一。
科技發力「智慧動植檢」
「滴—滴」,4月12日凌晨0時,一台位於深圳福田保稅區公路口岸的「智能測報燈」準時開機,開啟了2023年的監測任務。這台機器24小時運行,通過精準發射多種光源誘集靶標物種,完成有害生物「誘捕—鑑定—傳輸—分析」全自動監測操作。
「以往,我們都是採用人工掛籠、收蟲、計數等傳統方式開展國門生物安全監測。新設備上線後,這些環節基本實現了『無人操作』,監測更加精準和智能。」該項目主要負責人、深圳海關動植檢中心龍海博士如是說。
據悉,為解決有害生物傳統監測方式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等問題,深圳海關自主研發了林木害蟲等有害生物智能監測設備——「智能測報燈」,構建了數據傳輸「自動化」,下達指令「實時化」,初篩鑑定「智能化」的「1+1+N」有害生物智能監測預警平台,改變了傳統人工監測模式,全面掌握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多環節實現「無人操作」。據統計,自2022年在部分深圳口岸試點以來成效顯著,智能監測誘捕效率同比增長42倍。
目前,深圳海關已搭建全國海關首個智能監測預警平台和監測指揮中心,並建成有害生物標本科普館,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測設備取得專利證書。
此外,深圳海關還大力推進鑑定設備智能化,充分釋放科技紅利,開展「有害生物和外來物種智能鑑定」項目建設,在大鵬海關等5個海關初篩鑑定室、實訓基地等推進使用全維有害生物智能鑑別儀,通過採集、處理、分析口岸截獲的昆蟲、雜草等有害生物標本的數千個參數,構建全維標本模型,實現智能快速鑑定。
守好口岸第一道防線
在深圳郵局海關監管現場,一個外表平平無奇的包裹吸引了機檢關員的注意。這是一票來自澳大利亞申報為「玩具大巴車」的過境貨物,然而疑似存在活物的機檢圖像卻昭示着其內里「大有乾坤」。
「開箱!」現場關員果斷開展人工查驗,「神秘」包裹被拆開後,裏面確實是一輛玩具大巴車,然而掀開車背,裏面三個還在蠕動的黑色網兜躍然入目。「疑似3條蜥蜴,都是活的。」查驗關員驚呼。經鑑定,該票貨物均為松果蜥,因全身披覆粗大厚實的鱗甲,看起來就像一顆松果,故而得名。這種蜥蜴在澳大利亞南部很常見,壽命長達50年,且實行「一夫一妻制」,因而備受「異寵」飼養者的歡迎。
關區跨境電商業務量大,每天監管的快件包裹數十萬件,攔截有害生物難度不容小覷,該關充分運用「風險+情報+線索」工作機制,開展製圖建模及算法開發,推動機檢智能審圖對風險商品進行自動識別布控,通過線索一口收集、分析一體轉化、聯動一同出擊,在全國海關率先打掉「異寵」走私窩點,查獲墨西哥蜜罐蟻、蘇門答臘巨扁鍬形蟲等「異寵」500餘只。
今年2月深圳旅檢口岸復通以來,「異寵」等外來物種走私的形勢更加複雜,深圳海關加強風險預判,開展專項打擊行動,在福田口岸、羅湖口岸旅檢渠道截獲長戟大兜蟲、長頸鹿鋸鍬甲、安哥拉蟒、頭角蜥等外來物種9批92隻,初步實現對「異寵」等外來物種的全方位立體防控。
助力「雙區」建設
在夜晚燈火通明的文錦渡口岸,隨着油門的轟鳴,一輛輛滿載着深圳市錢大媽港務管理有限公司新鮮蔬菜的貨車快速出境,翌日上午便送達香港市民的「菜籃子」。為了保障蔬菜產品第一時間運抵出口,深圳海關進一步簡化申報流程,實現供港蔬菜「隨報隨檢、隨檢隨放」;同時,通過進廠指導、「現場監管+雲端巡查」和專項檢測等方式,嚴控供港蔬菜質量安全。據統計,2022年,深圳海關累計監管保障63.2萬噸蔬菜安全穩定供應香港,較2021年增長18.4%,出口量創歷史新高。
該公司生產主管黎高壘表示:「海關貼心的監管服務為企業解決了出口難題,打通了蔬菜快速便捷出口的各個環節。」
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好政策支持,深圳海關堅持執法為民,做好把關服務,設身處地為企業着想,通過定製「一口岸一方案」、「一企業一方案」、順勢監管等措施,助力企業降低倉儲物流通關環節成本,實現通關提速增效。通過先行先試,探索開展科研用種「一站式」檢疫監管,通過分類管理、精準施策,助力轄區中小微竹木草企業拓寬市場,相關惠企利企措施廣受好評,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等單位特別送來感謝信11封。(記者 姚志東)
頂圖:海關關員做動植物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