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的支持下,香港商報浙江辦事處組織了10家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走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國際患者服務中心參訪。浙江省港澳辦副主任姚國文、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共同會見了採訪團一行,梁廷波向採訪團介紹了浙大一院的歷史當下與未來並接受了集體採訪。
久負盛名 全國前列
浙大一院建院於1947年,秉持「嚴謹求實 卓越創新 國際一流」的發展理念,以綜合實力雄厚、醫療質量過硬、學科特色鮮明享譽海內外。浙大一院以卓越的醫療品質促進人類健康,將「成為國際一流的醫學中心」作為發展願景,秉承嚴謹求實的價值觀實現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醫院在器官移植、傳染病、血液病、腎臟病、 泌尿系統疾病、臨床藥學等學科領域享有盛名,成功開展肝臟、胰腺、肺、腎、小腸和心臟等多器官移植手術,是國內開展大器官移植門類最齊全的醫學中心之一。浙大一院完成過多起「全球首例」:全球首例多米諾肝移植聯合小腸移植手術、全球首例化療後聯合自體小腸移植胰腺癌根治術、全球首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手術等,活體小腸移植數量更是排在全球第一。
近年來,浙大一院進一步深化與港澳機構的友好合作,與香港大學共建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成立肝移植及肝癌聯合研究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肝病及消化病聯合研究中心,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與澳門大學開展多學科交流互訪等,取得了可喜的交流合作成果。同時,浙大一院接收並成功救治了數十名香港終末期惡性血液病患者,香港特區政府駐滬辦多次到訪致謝,彼此間合作友誼不斷深化。
多方合作 國際保健中心造福社會
每年有來自40多個國家數以千計的病人來到浙大一院尋求最佳醫療服務,浙大一院國際保健中心應運而生,為需要優質服務的各位患者而成立。在這裏,患者可以隨時接觸到所需要全部醫療科室,也讓治療小組可以處理好患者的健康需求。
浙大一院的國際保健中心位於浙大一院總部一期1號樓,總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擁有國際領先的醫療設備、醫護團隊和醫療流程,還是浙江省唯一的國際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單位。設有醫療部、體檢部,可提供特需門診及病房、健康體檢、私人醫生健康管理等醫療保健服務。為消除語言障礙,醫院還提供翻譯服務,同時國際保健中心與20家醫療保險公司簽署醫療合作合同,方便患者在一天內做完所有檢查項目,而不必來回奔波。中心採取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做好顧客所需要的貼心協調的醫療服務,經專家評估後,顧客可以選擇定製化的體檢服務,還會有導醫全程陪同。
實現多院區多學科聯合會診(MDT),是浙大一院利用信息化解決多院區運營難點的又一亮點。以往,當患者和專家不在一個院區,多學科會診通常通過電話溝通。如今,藉助信息化手段,通過一塊屏幕,共享視頻、共享語音、共享病人資料,便可實現多院區MDT會診,尤其是提高了急危重症、罕見病患者的診療效率,數字醫療建設成效顯著。據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介紹,目前與歐美國家的遠程會診做得非常成功,日後要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遠程會診、轉診服務。
「互聯網+醫療」實現最多跑一次
浙大一院的數字醫療也遙遙領先。浙大一院的掛號、繳費等服務,可以全部在智能手機上操作,也可以直接在設立在醫院各處的自助服務系統刷臉操作,無需身份證或是醫保卡跑上跑下,互聯網智聯已經實現刷臉識別患者的姓名、身份證、電話號碼等。
數字醫療體現在浙大一院的方方面面。在家屬等待區前,一塊塊數字顯示屏散步其中,有的可以自行查找醫院各部門的電話號碼,方便家屬使用,有的會滾動播放患者的手術進程、康復階段等,同時會科普食物忌口、健康恢復等知識,方便術後護理。
互聯網的共享概念也在浙大一院的數字醫療中得到發揮。浙大一院獨創「共享白大褂」和「共享病號服」,醫護人員再無私人白大褂,而是從由一格格「共享白大褂」衣櫥里刷卡取用,旁邊置有回收櫃,可將用過的白大褂放入其中等工作人員清理。而對於患者或其家屬,也可用住院腕帶刷取符合尺碼的病號服,無需等待工作人員發配。
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還配有1700米的氣動物流、3900米的軌道小車和18台AGV導航車,實現院內物流全智能,室內外全覆蓋。在智能化系統控制下,院內物品可在科室之間高效安全輸送,讓「機器跑」代替「患者跑」,讓醫護工作者和就醫人員都免於奔波之苦,節約就診的時間成本,提升幸福感。讓患者「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
氣動物流
做有溫度的服務,創有價值的醫療,一直是浙大一院的服務宗旨,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是浙大一院自創院以來一直堅守的價值觀。來源群眾,深入群眾,回饋群眾,提高自身醫療技術水平、改善醫療環境,並廣濟天下,建立港澳同胞醫療互通,是「醫者仁心」的盡致體現,更是浙大一院國際患者部主動肩負醫療工作者的社會責任的擔當與使命。(趙若涵 徐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