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州地鐵將有兩條新線開通。記者從廣州地鐵獲悉,2023年,廣州地鐵力爭建成開通七號線二期、五號線東延段,助力廣州「東進」戰略的推進。
4月27日上午,記者前往七號線二期深井站施工現場,了解七號線二期衝刺機電安裝的最新進展。廣州地鐵集團黨委宣傳部部長許坤傑介紹,廣州地鐵七號線一期(廣州南站至大學城南站)於2016年底開通,並於2022年從廣州南西延至順德,二期則從大學城南站向東北方向,延長至位於黃埔區的水西北站,將於今年底開通。
車站科技感十足設計更為人性化
記者探訪的深井站為地鐵七號線二期第二個車站,西接大學城南站,東聯長洲站。該站位於金洲南路下方,大致呈東西走向,未來與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大學城東站換乘。深井站是該線最大的一個車站,全長495米,標準段寬度為22.5米,基坑開挖深度為17.81米,站台長度60米,為地下二層無「柱」車站,設有存車線。
記者現場看到,七號線二期車站風格沿用既有七號線一期的設計風格,整體以藍色為主題色,從牆面玻璃到天花採用藍色漸變色,渾然一體;車站設置高區無天花,注重提升乘客的空間感和舒適度,體現空間環境的人性化設計;在頂面噴藍,中間點綴白色的鋁板天花,藍白設計滿滿的科技感。
據悉,該段全長約21.9公里,均採用地下敷設方式,設深井、長洲等11座車站,其中換乘站8座,設姬堂停車場一處。全線採用與七號線一期一致的B型車編組,列車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
截至目前,七號線二期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7%;11座車站已全部封頂並進行機電施工;11個區間及出入段線均已雙線貫通,長軌敷設已完成。姬堂停車場進行土建和機電施工。
廣州地鐵七號線二期是實施廣州「東進」空間發展戰略的交通骨幹,所有站點均位於黃埔區內,由南向北串聯長洲島、黃埔中心區及廣州經濟開發區,進一步推動黃埔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通過與既有線網的銜接,為黃埔區與周邊區域的實現產業鏈條對接、服務功能互補、發展資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支撐。
創新應用工藝工法攻克多項施工難題
七號線二期沿線環境複雜,周邊建築物密集,下穿、側穿建築物多,線路4次穿越珠江,下穿多處隧道,三次穿越斷裂帶,特別是廣深鐵路以北孤石揭露率較高,孤石揭露率約15%以上,且長距離穿越硬岩、上軟下硬地層,工程實施風險高。
為了攻克施工難題,七號線二期工程應用了多種創新工藝工法,部分工藝工法在國內尚屬首次應用。七號線二期機電工程負責人尹照福介紹:七號線二期下穿珠江斷裂帶採用地質物探工法、下穿鐵路採用水平定向鑽曲線鑽孔探測工法,並首次在國內使用集泥水、土壓、TBM模式於一身的三模式盾構機,最終於2022年10月實現全線正線隧道全部貫通。
應用BIM技術推工程提質提效
在該地鐵線路機電設備安裝及裝飾裝修分部工程中,施工方充分運用BIM技術。中鐵北京局廣州地鐵七號線二期機電工程項目部經理顏廷凱介紹到:七號線二期工程用BIM技術對線路所有站點的設備檢修空間進行核對,在施工過程中,搭建BIM機電工程信息模型管理系統的綜合監控平台,結合BIM模型對施工全專業三維集成校審設計圖,提供設計優化和解決交叉碰撞的意見;利用BIM模型技術開展施工深化設計、虛擬建造,指導各專業施工組織,減少不必要工程變更,縮短工程工期及節約工程投資。
此外,廣州地鐵充分發揮總包模式,通過BIM編制施工進度計劃,利用BIM平台,更好地控制現場的施工與生產,並且利用 BIM 應用平台,把設計、加工、運輸、存儲、安裝和使用過程與BIM模型集成,最終通過APP應用實現移動終端應用,實現數據化、可視化管理,更好的指導、協調現場施工。(記者 黃裕勇)